6月27日是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在制造业发达的江苏,一大批小体量、能作为的中小企业成为区域抵御风险冲击,经济实现稳健运行的强大“推进器”。 最新数据显示,全省注册登记中小企业总数达398万家,其中中小工业企业67.5万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9.8%,在疫情干扰,最为困难的前4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仍为全省贡献了1323.2亿元的利润。进一步为中小企业打通发展“堵点”,挖掘增长“潜力”,江苏各地各部门强服务,出实招,完善梯度培养体系,鼓励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坚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增活力,精准“助攻”中…
6月27日是“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记者从工信部获悉: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物流保通保畅有序推进,中小企业主要效益指标企稳向好。 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增速较4月上升3.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但降幅较4月份收窄3个百分点。工信部对4.3万户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显示,6月份,近五成中小企业有招工需求。 工信部对13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调查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经营形势良好。1—5月,“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超过10%,远高于规上中小企业。今年以来,49.5%的“小巨人…
6月27日,第6个“中小微企业日”到来。“中小微企业日”由联合国设立,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人们进一步认识中小微企业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并呼吁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等问题。记者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处获悉,近年来,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持续优化,并已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推出创新金融货币政策,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精准性我国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2016年,国务院出台《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规划 (2016-2020年)》,着力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2020年后,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持续…
微稳,市场活;小微兴,百业旺。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民生福祉高度融合、息息相关。为扎实推进小微企业“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国家税务总局原平市税务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政策宣传、服务提质、税银互动和税企智联等行动措施,切实为小微市场主体办实事、解难题,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行稳致远”。 惠苗有知——政策宣传让企业“暖心” 发挥税收顾问团队和…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快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工作,帮助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 通知明确,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的,2022年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 对出租人减免租金的,税务部门根据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国有银行对减免租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 各级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或部门)负责督促指导所…
21日,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为解决当地工业企业遇到的困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近日该市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印发《南京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十五条”),希望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据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何军介绍,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南京工业经济承压运行。1-5月,南京全市规上工业完成产值5986.90亿元人民币,仅同比增长5.0%。此次出台“十五条”,旨在帮助当地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优化发展环境,提振发展信心,筑牢南京经济“压舱石”。“同时,南京市工业发展还存…
央视网消息:除了落实好央行、银保监会的各项政策,各地还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出台了各具特色的金融帮扶措施。 在江苏,最近启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银企融资对接专项行动。当地银保监局联合科技部门将7.23万户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学分配给银行机构,由银行机构逐户上门走访对接。 对于首次对接不成功的企业,特别是无贷款企业,通过轮换机制确保有两到三家不同类型的银行机构交叉对接,最终为企业实现合理的融资支持。 广东最近针对服务业、餐饮业、旅游业等行业推出47条纾困扶持措施,为企业复工复产以及经济运行提供稳定的金融保障。深…
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一些地方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政策密集落地。 专家表示,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地方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将提速,助力地方外贸高质量发展。 多地发布支持政策 近期,多地出台加快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 比如,湖南省发布《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实施意见》,提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总体发展要求、六项主要任务和三项保障措施,指导湖南加快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切实增…
日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我们设立了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对36个典型城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行评估。”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说。 从综合得分看,上海、深圳、广州、北京、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成都、天津位居前十;从得分提高幅度看,拉萨、呼和浩特、大连、石家庄、郑州、青岛、贵阳、南宁、济南、武汉得分增幅位居前十。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整体明显改善,各参评城市综合得分均超上次评…
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53.54万亿元。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调研发现,纾困政策成为“及时雨”,但仍有部分小微企业难以“解渴”,主要问题在于银企对接存在梗阻,信贷供需不匹配。在企业端,疫情因素放大了缺抵押、少担保等“先天不足”,部分小微企业难以达到银行支持条件;在银行端,虽然全行业竞速小微贷款投放,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不多。 业内人士认为,要缓解当前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疏通小微金融长效机制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尤为重要。 “疫情已经缓解,各地正在推进复工复产,我们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