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展示管理平台

王茂祥:推动江苏动力电池产业有效发展的若干建议

image.png




王茂祥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在当前国家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动力电池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国内新能源汽车来看,专家估计,其保有量预计在2025年会达到3000万辆,2035年将达到1.6亿辆,其中纯电动的比例将不断上升,这给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江苏来说是重要的产业机遇。



在过去的两年间,江苏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报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一直探索以市场和技术驱动的动力电池发展路径。到2022年,江苏将初步建成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动力电池制造基地,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工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为此,江苏必须提前谋划,做好重大项目布局,全力引领动力电池产业发展。

01

江苏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江苏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作为制造业大省,截至去年9月,江苏共有动力电池相关企业130多家,其中,电芯制造企业34家,累计投资超过450亿元,已建产能134.4GWh,位居全国首位。主流品牌的原材料供应商都在江苏,江苏已经构建了从创新到生产的闭环,形成了基本完备的产业链。全省初步形成以南京、常州为两大核心,苏州、无锡、盐城等多点支撑的产业集群,并逐步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江苏排在全国前列的智能制造水平和配套保障能力,促成了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

江苏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优势企业异军突起。近年来,已集聚了江苏时代、中航锂电(江苏)、南京国轩等一批产业链各环节上的优势生产企业,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以江苏时代为代表的电芯生产企业,凭借其在一致性、可靠性方面的出色表现,成为了特斯拉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另外,贝特瑞(江苏)主要给韩国三星、LG和日本松下、SONY供应电池正、负极材料,目前企业在自主创新研发方面,以硅碳负极为代表的材料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等等。

江苏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远远领先国内其他省份2020年12月全国三元电池装机量上,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中航锂电位居前四,共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可见一斑。2021年1至4月,江苏全省车用动力电池产销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8.2%和59.0%,占全球总量的39.9%和41.5%。其中,江苏时代等6家产销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7.4%和79.5%,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江苏动力电池产业已建和未来规划总产能远远领先国内其他省份,省内已建优势产能正在加速释放。


image.png


02

江苏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产能结构有待改进。江苏动力电池优质产能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问题同时存在,低端产能大量闲置,高端产能供不应求,两极分化的态势已非常明显。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增长过快,带动动力电池等相关配套产品需求爆发式增长,由此引起了电池产能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一并存在。作为已建产能和内销装机量排名国内第一的省份,江苏的产能利用率只有22.9%,低于全国24.6%的平均水平。部分新增产能同质化严重,部分企业存在投资过早、市场发展不佳等问题,导致了无效产能的增加。



产业协同效应较低。江苏动力电池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有待完善,一是技术研究集中在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的协同性不够;二是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产业在技术路线、产品要求、质量体系及电池回收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认识,产业发展的协同性不够。此外,无论是电池厂家还是新能源车厂,其上下游供应链沟通都不够顺畅,尤其电池厂家缺乏与下游整车企业的深度合作,对配套电池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企业之间的协作不充分。动力电池产业内的不同企业,也存在类似的协同不足问题。

材料成本不断上涨。从上游看,原材料供需失衡,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给很多动力电池企业带来了发展压力。从下游看,受补贴骤减影响,许多整车制造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下游车企将成本压力直接转嫁至上游的电池企业,导致大量动力电池企业成本升高,利润骤减,行业洗牌加剧。尤其原材料价格的快速增长,企业只想追逐短期利益,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电动汽车对电池性能的要求极高,一般电池能量密度在衰减至70%左右时,便不能再继续使用。这就意味着,如果消费者换置电池时,也将面临高额的成本。

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与国际巨头松下、LG、三星SDI等企业进行对比,国内龙头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实力、制造工艺和供应体系等方面差距不断缩小。但是,总体来看,包括江苏在内,国内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能力不匹配,研发能力仍较薄弱,缺乏具有产业重大影响力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专利壁垒尚未形成。在高精尖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成套自动化装备及生产自动化水平不高,动力电池产品一致性、可靠性还有待提升。


image.png


03
促进江苏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统筹谋划产业发展思路,合理调整动力电池产能结构

科学编制动力电池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新一代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研发及其产业化。要梳理制约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完善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社会各界要为动力电池企业及产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要加强省级有关部门、产业集聚区政府、行业龙头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沟通协调,统筹考虑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布局。
合理安排动力电池产能。针对当前动力电池产能结构不合理及龙头企业不足等问题,要认真研究市场状况,积极加以改进。分析制定相关举措,避免由于盲目发展引发的低端产能过剩,也避免“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问题。鼓励我省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积极开发海外市场,选择合适的市场和适当的时机“走出去”,从而化解国内市场的产能过剩危机。

(二)完善产业链发展生态,协同推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

建设优势互补及合作共生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优化动力电池产业链布局,加强产业链重点企业招引,补齐做优做强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及服务链的融合。推进我省动力电池企业和国内整车企业合作发展,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从而带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发挥我省现有电池产业基础优势,进一步培育龙头企业及龙头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化展。

协同推进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联合行业组织、汽车企业、电池企业参加,共同制定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明确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共同制定动力电池产品规范,明确电池产品的设计、制造、储运、回收要求。强化动力电池产业上下游环节的协作,推动电池厂家与下游车企、上游材料行业的沟通合作,促进整车制造与动力电池等配套环节的协同发展,共同把整个产业市场做大做强。

 ()降低动力电池成本,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改进电池材料结构及性能来降低成本。在确保电池安全系数的前提下,在现有材料体系基础上进行系统集成和工艺改进,提高同体积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推进电池的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和低耗材,在满足使用和安全的基础上降低单位成本。此外,要加快新一代动力电池的研发,如立足当前主流的液态锂电池,进一步布局新型固态锂电池隔膜研发,进而降低锂电池成本。
采取有效的生产管理措施来降低成本。鼓励企业建设动力电池智能生产制造体系,通过智能制造升级,实现生产过程及管理控制的平台化、智能化、服务化,实现产品标准化、生产自动化、企业规模化、管理信息化等,来严控电池成本。同时,通过市场化推动,包括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来降低财务成本压力。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提高生产管理效率,从整体上提升动力电池产业经济效益。

(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动力电池研发能力

注重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攻关。动力电池产业门槛高,同时具备技术密集、风险密集、资本密集的特点,更新迭代非常快。要发挥江苏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强化技术合作,重点针对“卡脖子”技术涉及到的基础理论与核心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建设新一代动力电池新材料和关键技术的工程化研究能力,注重基础研究、工程开发和产品开发的衔接。依托产学研联盟,加快高性能、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研发,促进核心共性技术及相关工艺的突破。

多举措提升动力电池研发能力。鼓励我省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国际知名整车及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研发合作。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在江苏建立总部和研发中心,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打造我省高水平研发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产业研发水平。加大对动力电池研发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抢抓行业发展机遇,抢占技术制高点,增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促进产业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