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

【摘要】《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 (2020—2024年)》要点

《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
(2020—2024年)》解读


       一、工作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以产教融合发展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任务目标
       经过5年左右努力,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储能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学科体系日趋完备,本硕博人才培养结构规模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推动建设若干储能技术学院(研究院),建设一批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动储能技术关键环节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一批重点技术规范和标准,有效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联网发展。
       三、重点举措
       (一)加快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储能技术学科专业宏观布局
       1.布局建设储能技术相关专业。加快推进储能技术相关专业的建设标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教材体系建设。
       2. 加快发展储能技术学科。促进储能技术与相关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完善储能技术学科体系。
       3.科学调配人才培养存量增量。坚持转存量、扩增量,引导高校调整优化招生结构,加大对新设储能技术学科专业的支持力度,合理确定层次结构。
       (二)深化多学科人才交叉培养,推动建设储能技术学院(研究院)
       1.创新储能技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组织机制。加强政策、编制、经费和物理空间的保障力度,积极支持储创新组织机制,完善内部治理机构,提高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激发创新活力。
       2.加强高端储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储能技术学院(研究院)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培养引进优秀青年骨干人才。
       (三)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加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
       1.面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储能技术创新研究平台,加快储能技术的机理和材料创新研究。强化储能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为开发高效率、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大规模储能系统提供理论支撑。
       2.面向产业应用发展,建设储能技术应用研究平台,推动储能系统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应用。支持企业积极投入平台建设,探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四)加强储能技术专业条件建设,完善产教融合支撑体系
       1.建设储能技术产教融合校外实践基地。坚持共建、共享、共赢,创新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管理机制,形成校企在人才培养方面稳定互惠的合作制度。
       2. 推动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探索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岗计划,从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3.支持建设产教融合联合体。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资源,建设储能技术产教融合联合体,汇聚多方力量参与储能技术学科专业建设。
       三、原文链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2/t20200210_41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