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近日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省乡村产业振兴作出全面部署。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我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把乡村产业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放到“四化同步”引领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来推进,推动乡村产业创新性发展、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主体大而不强、品牌杂而不响、产业支撑体系中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等问题。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7月,全国乡村产业振兴推进会在扬州召开,胡春华副总理出席并讲话。省委、省政府领导就贯彻胡春华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专门批示,娄勤俭书记、吴政隆省长明确要求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9月,省委省政府在无锡召开全省乡村产业振兴暨深化农村改革现场推进会,具体部署贯彻《国务院意见》和全国会议精神。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精神,省政府印发《意见》,全面部署我省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二、《意见》的架构和主要内容
《意见》共分五个部分。可归纳为“36544”:按照三年目标任务,聚焦六类重点产业,抓好五个重点举措,完善四要素支持政策,落实四项保障工作。第一部分提出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要重点打造八大千亿元产业,提升五大主导产业产能品质效益,形成加工、物流、农旅、电商等四大体系,建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样板区和乡村产业振兴排头兵。第二部分明确了重要农产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新兴产业和乡土产业等六类重点发展产业的主攻方向,从而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体系。第三部分突出抓乡村产业发展的五个重点举措,实施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培育重点市场竞争主体、做强重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重点产业发展平台、强化重点产业支撑体系。第四部分从用地、财政、金融、人才等四个要素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第五部分通过强化责任落实、指导服务、典型示范和考核激励等四项工作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意见》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意见》明确了今后三年我省乡村产业发展要按照“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技术装备精、路径模式新”的发展思路,以“五重”(重大项目、重点主体、重要品牌、重点平台、重要支撑)为抓手,要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补上乡村产业发展短板,要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乡村产业体系,要建成全国现代农业示范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样板区、乡村产业振兴排头兵。
发展目标聚焦江苏产业特点。不仅延续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提出的8个千亿元级产业的目标,还提出要在苏米、苏鱼、苏菜、苏猪、苏禽等五大主导产业上实现产能、品质和效益的显著提升。统筹推进主导产业、地方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和乡土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旅康养和农业电商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全省现代种养业总产值超过7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2万亿元,2022年目标分别达到1万亿元和1.5万亿元;我省已有162个十亿元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目标200个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还有质量的提升。《意见》中第三部分“重大项目”中专门提出要对产值在10亿、20亿、30亿以上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给予奖补,加快提升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比重,这个指标在《国务院意见》也有明确阐述,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会同国家统计局制定指标解释和统计方法。
四、《意见》提出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具体要发展哪六类重点产业?
1、重要农产品主攻稳产保供,严格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巩固提升产能
通过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粮食产能要保持稳定,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10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741亿斤,确保总量基本稳定,保障粮食安全。生猪产能要加快恢复,到2022年,生猪出栏量达到2250万头以上,猪肉自给率稳定在70%左右。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专门针对生猪生产出台“新九条”,通过精准施策,调动地方和养殖场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今年目标生猪存栏达到1044万头、出栏达到1800万头,恢复到稳产保供目标任务的80%。
2、主导产业主攻绿色高效,抓苏米、苏鱼、苏菜、苏猪、苏禽品质和效益的提升
大力推广优良食味稻米、稻田综合种养,推进肥药双减。今年全省要推广优良食味水稻品种1300万亩以上,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优良食味稻米种植面积1500万亩以上。稻田综合种养面积每年新增100万亩,到2022年达到450万亩,力争达到500万亩。蔬菜生产保持总体稳定,着力提升绿色化、优质化水平,种植面积2200万亩左右,绿色蔬菜占比60%以上。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水产和畜禽生态健康养殖,2022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要达到85%,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省特色水产养殖面积占比提高到80%,水产健康养殖面积占比达到65%以上。加快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模式,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0%。
3、特色产业主攻规模集聚,抓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彰显特色,增强竞争优势
在现有11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44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基础上,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优势特色明显、规模集中连片、模式绿色生态的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县、样板镇,推动每个县(市、区)因地制宜确定特色产业主攻重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集聚多元市场主体、现代科技、高端人才、资本投入等各种要素,壮大一批规模集中连片、竞争优势明显、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未来三年,在每个农业大县(市、区)形成2-3个特色产业集群,其他县(市、区)形成1-2个特色产业集群。
4、农产品加工业主攻创新驱动,推动向主产区和县域、镇村布局,科技引领,做强龙头,联农增收
我省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6500家,主营业务收入近1.2万亿元。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54家,入驻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近1600家,销售收入超过2500亿元。下一步,我省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推动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将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增值收益。支持企业在加工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上下功夫,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设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主食加工业,积极探索推广中央厨房产销模式,引导主食加工企业开发多元化产品。推介一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引导企业实现加工副产物循环梯次综合利用。进一步规范提升现有省级加工集中区建设水平,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五十亿级和百亿级的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5、新兴产业主攻融合发展,推进“农业+N”,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价值链
休闲农业、农业电商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中提出的八个千亿级产业中就包括休闲农业、农业电商。2019年,全省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超过680亿元,接待游客2.3亿人次。今后将深入实施休闲农业精品行动,建设一批省级主题创意农园和省市级休闲农业精品点,推介一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积极争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发布精品线路,提升知名度,力争2022年全省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超过1000亿元。2019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626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将进一步发展产销衔接新模式,挖掘电商合作潜能,强化网络营销,推动电商园区发展,力争2022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500亿元。
6、乡土产业主攻价值提升,传承弘扬农耕文化,打造富民产业
江苏乡土产业文化浓郁底蕴深厚,拥有一批能工巧匠和知名产品。2019年公布的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里,江苏就有44个特色产品和11名能工巧匠入选。下一步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乡土特色产业情况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挖掘梳理一批乡村传统工坊、乡村手工业、乡村文化、乡村能工巧匠、乡村车间等,建立乡土气息浓郁、市场影响力强的地方乡土特色产业名录,分类分批公布。并依托农业园区、集中居住小区、双创园区搭建推介平台,挖掘乡土产业的产品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推动乡土产业成为富民产业。
五、围绕《意见》提出的“五重”措施,如何具体操作实施?
“五重”措施是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打出的组合拳。首先是实施一批重大乡村产业投资项目,以实施重大项目为平台来融合资源、整合资金、撬动资本。组织制定全省乡村产业重大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建立省级乡村产业重大项目库、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清单,对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特别提出了对产值在10亿、20亿、30亿以上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给予奖补。针对产业主体大而不强的问题,重点抓领军企业和行业龙头的培育和示范新型主体的提升。重点支持20个有核心竞争力、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每年重点支持500个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和特色乡土手工作坊规范提升。针对品牌杂而不响的问题,重点抓地理标志产品和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每年支持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品质、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影响力。每年奖补10个区域公共品牌。针对产业集聚度不高的问题,重点构建平台载体,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重点支持50个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20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创建。针对产业支撑体系中的短板和弱项,强化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和农业机械化建设,以及农技服务、冷链物流和信息化体系等支撑。
六、“地钱人”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意见》明确了哪些具有“含金量”的政策?
土地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019年,农业农村部和自然资源部印发了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了保障三产融合用地的通知。《意见》按照2020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的最新精神,着力推动各项用地政策的真正落地。提出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可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用地。提出实行分级保障制度,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省级保障,市县每年应安排不低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并鼓励各地通过增减挂钩、点状供地及多种途径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来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今年,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将共同开展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支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会同自然资源部门细化农村三产融合项目用地政策,制定操作细则,推动落地见效。
《意见》提出要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机制,提高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农村领域的比例,鼓励地方发行专项债券,支持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保持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加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力度,建立健全市县多投入,省级多支持,社会资本多投入的机制。推动市县加快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集中财力补短板。设立省级乡村振兴基金,整合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同时,完善金融服务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支持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投入农业农村领域。推进全省农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农业风险补偿和贷款担保联动。依法扩大抵押物范围、创新养殖保险模式和财政支持方式,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强省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和江苏股交中心“乡村振兴板”建设,支持涉农企业多渠道融资。
乡村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意见》针对科技人员、企业人才、新农民、退役军人、乡村青年人才等提出了一系列培育方案。省农业农村厅将宣传推介一批全省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举办全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推选出一批好的创业创新项目,发挥典型引导作用,激发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热情。各相关部门也会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支持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兴业。
七、如何提升组织保障,确保《意见》中的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协调推进,层层抓落实。规划引领,要求以县为单位明确各类产业的发展布局和主攻重点。二是强化指导服务,落实部省共建协议,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服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典型示范,发掘鲜活经验、典型模式和创新成果,营造良好氛围。四是强化考核激励,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资金安排、评先评优挂钩,强化正向激励。近日,省委农办正在牵头制定我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施方案》,围绕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考核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和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