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的
为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型信息消费扩大和升级,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产业升级,带动创业就业,增强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力和新动能。
二、工作内容
(一)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5G网络建设。扩大5G建设投资规模,2020年计划投资120亿元,新建5G基站5.2万个,实现各市县城区、重点中心镇5G网络全覆盖。
2.加快推动5G网络设施延伸覆盖。推动5G等网络设施与新建建筑物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积极稳妥推动既有建筑物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3.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组织省内重点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对符合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申报条件的建设项目,给予支持。
4.优化新一代数据中心布局。面向重点领域关键需求,优化全省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布局。
5. 加强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省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组织开展C-V2X车路协同系统研发和基于5G环境的V2X测试验证,支持车载终端后装投放、充电桩建设,开发并优化车联网服务平台及APP。
(二)释放信息消费增长潜能
1. 促进智能终端设备升级换代。推进消费类电子产品升级,加快信息查询终端、移动信息终端、智能物联网终端等推广应用,将人工智能设备等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纳入相关产业类专项资金扶持范围。
2. 加快超高清视频推广应用。支持企业研发超高清摄像头、编解码芯片、4K超高清电视机及机顶盒等关键核心器件和设备。
3. 扩大智能家居场景化应用。实施智能家居推广计划,组织智能家居终端接入和管理系统研发攻关,制定智能家居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
4. 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加大智能网联整车技术攻关力度,持整车企业融合应用关键部件,推出智能辅助驾驶量产车型。
5. 加快推进智慧健康服务。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等领域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全省线上线下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
6. 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建设。建设全省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探索养老机构智慧安全监管方案。推动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信息共享、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
7. 完善交通出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动相关企业合作,促进“互联网+”“智能+”“5G+”等在交通行业创新应用。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建设“公交都市”, 提升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水平。
8. 打造智慧教育升级版。实施教育信息化2.0计划,推进省教育专网建设,推动全省中小学网络接入宽带达到1000M及以上水平。
9. 推进智慧物流和无接触配送体系建设。建设全省智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物流大数据中心。
10. 加快打造智慧文旅平台。建设集智慧服务、行业管理、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推动文旅市场服务与监管深度融合。
11. 加快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
12. 深化智慧警务建设应用。在智慧城市总体框架下,统筹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应用,构建“全城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智慧天网。
13. 促进社会治理领域信息化应用。推动政务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平台化和一体化建设,构建省市两级云管理服务体系。
(三)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1. 推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软件产业创新发展新动能,定期征集和发布关键核心软件技术攻关指南,重点发展核心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
2. 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新动能,建立互联网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创新型初创企业三位一体的互联网企业培育体系。
3. 加快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建立我省大数据重点企业库,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及应用场景优先向入库企业定向开放。
4. 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组织开展工业智能建模、工业机器视觉、病理细胞诊断、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5. 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积极组织电子、机械、化工、纺织、冶金等重点产业集群骨干企业承担国家、省工业互联网技术攻关任务。
6. 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推进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示范工厂建设,新培育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00家。组织省内外龙头骨干企业做好智能制造服务支撑,培育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在重点行业加快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推广应用。
7. 推广农业信息化融合运用。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基地建设,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农产品加工业等深度融合,加快规模设施农业广泛应用。
三、保障措施
1.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围绕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重点领域,重点在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以及软件产品研发、信息消费、工业互联网等项目库中培育遴选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重点示范项目,给予支持。
2. 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对符合相关条件的软件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
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等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4. 加大人才发展支持。加快实施省“双创计划”“333工程”,引进一批信息技术领域“高精尖缺”“卡脖子”人才及企业家。
四、原文链接
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0/5/12/art_46144_911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