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

关于2019年度省级绿色智慧示范工地奖补资金项目验收情况的通报

关于2019年度省级绿色智慧示范工地奖补资金项目验收情况的通报

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

根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度省级绿色智慧示范工地奖补资金项目的通知》(苏建质安〔2018〕943号)、《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度省级绿色智慧示范工地奖补资金项目验收的通知》(苏建函质安〔2020〕61号)等文件要求,我厅于2020年4月份组织4个专家组对全省107个省级绿色智慧示范工地奖补资金项目进行了验收,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各设区市主管部门初步审核的基础上,我厅对全省107个省级绿色智慧示范工地奖补资金项目进行逐一验收,重点查验了项目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标准化情况、信息化和智能化情况以及绿色化(绿色施工)情况。共有7个项目因外部环境及自身原因,未达到省级绿色智慧示范工地验收要求,主动申请放弃奖补资金;有5个项目经专家验收评定为不合格,最终共有95项目通过验收,总体通过率88.79%。

(一)企业推动转型发展的积极性增加。随着省级绿色智慧示范工地奖补资金项目的实施,部分施工企业逐渐认识到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迫切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对施工全过程实施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一些施工企业以争创绿色智慧示范工地奖补资金项目为切入点,配套增加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信息化方面投入。据问卷调查统计,此次绿色智慧示范工地奖补资金项目带动了企业端增加智慧工地投入平均超百万元,奖补资金带动效应明显。其中,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开发了企业级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从企业层面加大对智慧工地投入,推动项目管理转型升级,向智慧化、信息化、集约化方向深入发展。

(二)智慧工地建设取得有益探索。在财政奖补资金的带动下,部分企业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开展了有特色的建设实践。在智慧工地人员安全动态管理方面,有的企业采取安全教育与个人免费使用Wi-Fi,答题积分、查找隐患与经济奖励挂钩等方式,有效激发个人主动接受安全教育、开展群众性安全隐患排查的积极性;在危大工程管理方面,部分工地实现了塔吊吊钩可视化,使操作人员能够看清吊物吊装过程的运行周边环境和轨迹,避免事故发生;在推动智慧工地平台应用方面,有的企业制定了配套使用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强力推动系统平台应用;在智慧工地平台建设模式上,有的企业利用工人流量市场价值,与电信企业合作开发系统平台,有效降低系统平台的运维成本。这些实践探索对我省智慧工地建设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项目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建设智慧工地建设构建智能防范控制体系,有效地弥补传统监管方式的不足,实现对人员、机械、材料、环境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有效提升建筑施工本质安全水平。一是实现数据实时动态查看和风险动态监测。结合项目基础数据及视频、传感器等实时数据等,实时查看人员动态信息,重点环节、重点施工部位的施工信息,同时实现对危险部位、危险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实现预警管理。二是实现人员动态安全管理。通过工地现场实名制进出管理、基于安全帽的人员定位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及奖惩信息管理信息等,实现对工人的动态安全管理。三是实现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明确智慧工地平台功能和使用规则,利用平台实现施工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隐患随手拍、移动巡检等功能,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效落实安管人员责任,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并实现闭环管理。

(四)绿色建造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造”,走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我厅也明确提出奖补资金申报项目要达到绿色施工优良等次条件,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从验收的相关资料和施工照片看,各企业项目部在开工前就根据项目特点,积极贯彻国家、省相关行业技术经济政策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制定绿色施工方案,落实“五节一环保”的管理理念和工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之百”有关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部分企业在实现绿色智慧示范工地过程中,积极实施“绿色建筑+”工程,在现有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建筑预制装配技术、BIM技术、超低能耗、智慧建筑、健康建筑等技术措施的融合,对现有的绿色施工体系进行再深化、再创新。

二、存在问题

(一)“智慧工地”面临行业发展不够成熟问题。虽然目前部分省市已出台推动智慧工地建设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智慧工地建设的软硬件设施及相关技术标准等还不完善,智慧工地市场目前还处于培育阶段,市场容量不大,部分存在服务、报价不规范现象。今年初,我厅已下发《关于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的指导意见》(苏建质安〔2020〕78号),明确智慧工地建设标准、未来方向和阶段性目标。但从本次验收看,一些施工企业和软件集成服务商对智慧工地业务理解不深、站位不高,软件实用性较差,有的设备技术达不到企业监管需求,有的集成服务商能力水平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等。

(二)少数企业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现象。智慧工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减少项目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效能。但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少数项目未能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未能将智慧工地平台运用和传统工作方式有机结合,两者处于并行或交错实施状态,不仅未能发挥智慧工地集成监管、自动采集、决策分析的作用,还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部分项目局限于数据的简单存储和数据的大屏展示,未能深度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有的地方采以实名制管理系统替代人员动态管理系统,系统的集成程度不高;有的项目更多注重的是开发相关功能满足验收要求,未能切实利用平台提高工作效能等,离“物联网数据采集、互联网信息集成、云平台管理分析、大数据辅助决策”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体系掌握不清。验收过程中发现,尽管国家和地方层面相继出台了绿色施工的标准和导则,但仍存在部分企业对绿色施工评价体系中,所需实施的条款及达到的标准定性、定量认知不清。同时,一些绿色施工关键环节,提供佐证资料不尽详实,有的只能提供针对性不强的图片,缺乏影视资料,导致对绿色施工关键环节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难以核查。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加大绿色智慧示范工地推广力度。各地要提高思想认识,将推动智慧工地建设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及时总结智慧工地建设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加大推广使用力度,将智慧工地市场容量不断做大,降低智慧工地投入成本,提升集成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管理效益,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把智慧工地建设成为企业愿意用、管理人员深入用、全体员工积极用的好工具。

(二)加快完善绿色智慧工地相关建设标准及考核评价方式。各地要按照《智慧工地建设指导意见》中随附的《智慧工地(安全部分)实施指南》,结合《江苏省建设工程智慧安监技术标准》《江苏省建筑业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出台后进一步明确的总体框架、技术标准、数据对接要求等,加强建筑智慧工地和绿色施工技术研究和应用,完善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体系,将绿色施工过程评价纳入信息化管理,提升绿色施工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断提升绿色建造和施工标准化、信息化、智慧化能力和水平。

(三)做好2020年度省建筑工程绿色智慧示范片区申报工作。各地要按照我厅《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江苏省建筑工程绿色智慧示范片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专项资金奖补项目的通知》(苏建质安〔2020〕87号)要求,合理选择建设规模合适的省级建筑工程绿色智慧示范片,积极组织开展申报工作,并承担属地管理的职责。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努力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绿色智慧示范片区。

对于此次验收通过的项目,各地要按照省标准化三星级工地标准给予相应信用分记分(已获得省标准化三星级工地称号的不重复计分)。对于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奖补资金未到账的,取消发放奖补资金;对于奖补资金已经到账或部分到账的,向当地财政部门退还奖补资金。

附件:2019年度省级绿色智慧示范工地验收通过和未通过项目名单.doc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0年7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