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8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镇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政策主题:监督管理
各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特检院镇江分院:
现将《2025年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镇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3月14日
2025年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国家、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系统推进“寓监管于服务”和“全链条治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提升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加强舆情监测,妥善开展应急处置,持续巩固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围绕以上要求,全市特设条线要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一、坚持政治引领,扛牢服务安全发展的使命担当
(一)以党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中。营造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浓厚氛围,激励全市条线的同志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责,用扎实工作成效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保障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安全形势稳定。增强党建引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周密做好暑期、汛期、冬季、岁末、年初、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防范工作,常态化落实监察、检验“双线值班”“领导带班”等制度,关键节点加强监督检查,严防设备“带病运行”,完善应急预案,压实特种设备安全服务保障各岗位、各环节安全责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三)加力推动老旧设备更新改造。落实国务院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决策部署,配合相关部门持续推动超过设计寿命、技术老旧的化工老旧装置相关特种设备更新改造,加快推进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燃气气瓶淘汰更新。抓好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力完成2025年度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和整治工作,配合发改、住建等部门积极申报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补贴,推动住宅老旧电梯改造更新,提升住宅电梯质量安全水平。
(四)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和纪律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执行市场监管系统政商交往“十条禁令”,持续深化“六减”措施。深入开展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持续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风建设,强化监督检查评价工作,严厉打击检验检测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提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水平和检验质量。
二、锚定重点领域,防范化解重大事故安全风险
(五)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牵头制定市场监管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着重在安全理念、安全责任、安全法治、安全标准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开展电梯安全筑底行动,全面提升电梯维保工作质量;开展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使用安全治理专项行动,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开展锅炉安全提升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生产使用小型锅炉行为,提升锅炉使用管理水平。
(六)防控重点设备安全风险。开展高风险特种设备安全筑底行动,持续加强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等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和“回头看”,落实整改责任。优化电梯检测触发式监管措施,加强化工企业涉危化品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安全监管,开展冗余工业管道数据的清洗与整治工作,通过风险和隐患排查,将监管防线前移,防患于未然。加强安装环节技术把关,针对电站锅炉等重点特种设备,提升安装质量和监督检验质量,强化发现问题的追溯通报。
(七)持续推进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完善市场监管领域城镇燃气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压实燃气压力管道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全力配合打好燃气压力管道更新改造攻坚战。严格燃气气瓶充装、检验单位安全监管,排查充装单位通过改造充装秤进行作弊充装的情况,做好液化石油气瓶档案信息核对、补充完善工作, 推动燃气气瓶“阳光充装”智能识别违规行为功能建设。
三、深化多元共治,不断健全安全责任落实机制
(八)夯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总局“两个规定”落地见效,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并持续有效运行,指导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总监和安全员培训和抽查考核,切实把压力传递到工作末梢,把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着力提升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开展《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宣贯,指导各地加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和涉危化品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在用设备数量超50台的使用单位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责任意识。
(九)压实部门监管责任。贯彻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进一步明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引导督促各市、区配齐配强基层监管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哨兵”作用。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市场监管部门专业监管和属地监管相结合的工作合力,完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深化部门联合检查,协同治理特种设备领域共性问题隐患。牵头推动小型游乐设施安全监管,组织各有关部门、各地方排查底数信息,定期推进小型游乐设施工作情况。
(十)规范检验检测市场。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规范检验检测从业机构行为,压实机构和人员责任,促进检验检测工作质量提升。强化检验检测机构“探头”作用,将风险隐患识别前置到检验环节,完善检验检测发现隐患上报机制。配合省局做好综合性检验机构自我评价,以气瓶检验、电梯检测为重点,开展检验检测方案、报告抽查和检验检测现场检查,压实机构和从业人员及时、依法、公正出具报告的责任,纠治弄虚作假、吃拿卡要等履职失范问题。
四、寓监管于服务,不断优化安全发展的营商环境
(十一)推进电梯安全“星”“光”工程。以开展“星级评定”为推手,对符合条件的电梯维保单位评定相应星级,鼓励使用单位优先选择高星级、高质量的电梯维保单位,激励电梯维保单位提升维保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推行电梯“阳光维保”为抓手,实施电梯无纸化维保和“一梯一保”的“保险+服务”模式全覆盖,严厉打击低质电梯维保单位不按规定维保、伪造维保记录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实施电梯“阳光检测”为驱动,对电梯关键部件检测过程进行拍照或录像,影像资料上传省平台,倒逼电梯检测机构规范自行检测行为。
(十二)服务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聚焦重点产业链、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监管与服务并重,主动靠前服务,在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帮扶指导、法律宣贯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结合地方经济实际,以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压力容器、管道元件制造为重点,培育本土特种设备生产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企业、技术机构和领域专家作用,鼓励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特种设备创新发展。
(十三)规范常规现场监督检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合理制定生产、使用单位年度检查计划。严格检查计划执行,规范检查程序,强化隐患闭环整改,加强计划实施情况的跟踪问效,提高检查实际效果。探索通过书面核查、信息共享、智慧监管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减少检查频次,减轻企业负担。
(十四)严格作业人员考核管理。常态化开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监督检查,加大现场巡查、视频随查、档案抽查力度,确保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规范性、公平性。严格考评人员管理,开展考评人员抽查考试,对资历造假、专业水平不符合要求的考评人员坚决取消备案,列入“黑名单”。督促指导省特检院镇江分院开展“阳光考场”建设。
五、夯实工作基础,着力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能
(十五)强化基层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全市基层业务骨干参加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的“千人培训”和现场实操课程。强化安全监管专业属性,探索线上教学开展监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的新模式,采用检验人员现场教学,监察人员跟检学习的方式,提高现场识别风险隐患的能力,提升基层分局执法人员业务水平。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组织编制镇江市特种设备安全现场检查图文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涉企特种设备行政检查程序和标准,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
(十六)推进智慧监管赋能。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由“人防”向“人防+物防+技防”转变,依托全省智慧服务平台实时掌握风险设备底数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探索开展“线上”监督检查,提高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的智慧化、精准化水平。加强物联终端在电梯、叉车、起重机械、气瓶、锅炉等设备风险监测中的应用。推进电梯智慧监管建设,智能采集电梯全生命周期参数,开展电梯故障关联分析,不断提升百姓乘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持续推进叉车智慧监管,运用障碍物感应、车速监测、违章AI识别等功能,压降叉车违章作业行为。
(十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落实特种设备事故和事故征候报告制度,关注线上、线下舆情信息,开展常态化舆情监测,加强收集、研判和分析,及时回应处理,及时发出预警提示,实现从“突发应对”到“平时防范”转换,有效提升特种设备突发事件预防预警能力。依托大型化工、装备制造企业加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应急演练实战化,切实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和处置能力。
(十八)弘扬特种设备安全文化。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特种设备安全文化氛围,开展“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宣传活动。拓展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增加人民群众安全文明使用特种设备的常识,增强安全意识,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以《大型游乐设施安全技术规程》和落实总局“两个规定”等为重点,加大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宣贯培训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