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7
政策级别:省级
发文部门:江苏省体育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
苏体经〔2021〕42号
各设区市体育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精神,进一步深化体旅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省体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江苏省深化体旅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体育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5月17日
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进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为进一步推动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深化体旅融合发展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推动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高品质体旅融合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体旅融合消费提质扩容,扎实推进江苏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更高水平融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和旅游消费需求,更好助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和体育强省建设,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在体育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体育旅游领域。更好发挥政府引导、规范、服务体育旅游发展职能作用,优化体育旅游发展环境,激发体育旅游市场活力。
深度融合、开放发展。进一步完善促进体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各类旅游及体育空间和专业体育内容,推动体育产品和旅游市场深度融合,积极拓展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围绕体验参与,增强体旅融合发展粘性度。
突出特色、品牌引领。坚持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鼓励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产业特点的体旅融合产品、项目、线路和目的地,提升江苏体育旅游品牌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形成彰显江苏特色、体现行业示范性的体育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功能完善、有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体育旅游消费进一步提质升级。在全省培育一批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和创新项目,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与知名品牌。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有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加强体育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体育、旅游特色资源及产业优势,共同开发多元化、多层次体育旅游市场。以群众基础和市场发育较好的户外运动旅游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健身休闲旅游市场。积极培育赛事活动旅游市场,促进体育赛事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着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旅游”,打造兼具体育、旅游和文化特色的新业态、新模式。扶持发展专业体育旅游经营机构,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与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加大体育旅游装备产品的研发、设计与生产,提升体育旅游装备制造科技水平。
(二)打造形式多样的体旅融合赛事活动。支持各地举办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市场化程度高的职业体育赛事,打造“一带一路”“大运河”“环太湖”等系列品牌赛事活动,拓展马拉松、自行车等群众参与广、旅游拉动功能强的赛事旅游,不断扩大体育赛事活动综合效益。引导旅游企业推广体育赛事活动旅游,鼓励旅行社结合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和线路。推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风情类特色小镇、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积极举办形式丰富、参与体验性强的体育赛事活动,打造具有地域、体育和文化特色的体育旅游活动。
(三)丰富高品质体育旅游消费供给。以水上、山地户外、冰雪、航空、马拉松、自行车、汽摩等引领性强的时尚运动项目为重点,开发特色运动项目旅游产品,完善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等体育旅游设施建设。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培育定制消费、智能消费、互动消费等体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和支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体育旅游领域应用,鼓励开发沉浸式、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拓展夜间特色体育旅游消费项目。
加强体育旅游景区、基地智慧化建设。强化体育旅游经营项目安全管理,营造放心、安心的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环境。
(四)因地制宜拓展高质量体旅融合空间载体。推动体育场馆、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公园、体育类特色小镇等各类体育载体空间,植入特色文化内容,融入旅游休闲功能,推进融合发展业态升级,打造综合性体育运动与旅游休闲空间。推动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风情类特色小镇等,增加体育设施、丰富体育内容,拓展水上、山地户外、冰雪、航空、汽摩等时尚运动项目,形成一批体现体旅融合特色的“网红”打卡地。
(五)积极培育体旅融合试点示范。加强标准引领和规范管理,充分利用体育、旅游特色资源及产业基础,培育认定一批体旅融合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模式多元、特色显著的体旅融合发展创新项目。支持推动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省级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单位以及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优化业态功能和项目布局,探索促进体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六)创新打造体旅融合活动品牌。借助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平台增设体旅融合内容,开展体旅融合主题活动,搭建体旅融合发展载体。利用江苏体育产业大会、“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活动等,促进体育旅游资源对接,推介体旅融合精品。承办组织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活动,举办江苏运动休闲体验季活动,支持各地举办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市场影响力、深度参与感的促进体育旅游消费主题活动。编制江苏体育旅游地图,推介发布江苏时尚体育好去处。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省体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建立定期会商机制,统筹推进全省体育旅游发展工作。将推动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纳入“十四五”全省体育产业、文旅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和拓展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空间。
(二)强化政策支持。统筹用好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一批体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鼓励各地体育、文旅部门结合实际,研究出台支持体旅融合发展的具体政策举措。
(三)健全基础工作。加强体育旅游产业统计与消费调查,定期发布体旅融合发展报告。推进体育旅游行业相关规范标准研制。依托各级各类文旅及体育院校、研究机构和培训基地,加强对体育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建设专业体育旅游产业人才队伍。
1、将推动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纳入“十四五”全省体育产业、文旅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2、打造“一带一路”“大运河”“环太湖”等系列品牌赛事活动,拓展马拉松、自行车等群众参与广、旅游拉动功能强的赛事旅游。
3、培育认定一批体旅融合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模式多元、特色显著的体旅融合发展创新项目。
4、借助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平台增设体旅融合内容,开展体旅融合主题活动,搭建体旅融合发展载体。
5、利用江苏体育产业大会、“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活动等,促进体育旅游资源对接,推介体旅融合精品。
6、承办组织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活动,举办江苏运动休闲体验季活动。
7、编制江苏体育旅游地图,推介发布江苏时尚体育好去处。
8、加强体育旅游产业统计与消费调查,定期发布体旅融合发展报告。
9、统筹用好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一批体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
10、扶持发展专业体育旅游经营机构,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与知名品牌。
11、支持推动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省级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单位以及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优化业态功能和项目布局,探索促进体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12、推动体育场馆、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公园、体育类特色小镇等各类体育载体空间,植入特色文化内容,融入旅游休闲功能,推进融合发展业态升级,打造综合性体育运动与旅游休闲空间。
13、推动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风情类特色小镇等,增加体育设施、丰富体育内容,拓展水上、山地户外、冰雪、航空、汽摩等时尚运动项目,形成一批体现体旅融合特色的“网红”打卡地。
14、推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风情类特色小镇、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积极举办形式丰富、参与体验性强的体育赛事活动,打造具有地域、体育和文化特色的体育旅游活动。
15、引导和支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体育旅游领域应用,鼓励开发沉浸式、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拓展夜间特色体育旅游消费项目。
16、支持各地举办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市场影响力、深度参与感的促进体育旅游消费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