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
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我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将《意见》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领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全市服务业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2023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76.57亿元,增长5.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8.2%,占扬州经济的“半壁江山”。 “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新增列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59个、总投资1021亿元;累计获得省级认定集聚示范区19家、领军企业10家、两业融合试点38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达1733家,较“十三五”末的799家翻了一番。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826.61亿元,同比增长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9.5%。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11月4日,全市召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强调,要坚定信心再出发、锚定目标再突破、下定决心再攻坚,进一步认清形势要求、厘清目标思路、明确工作重点,高质量推动现代服务业大繁荣大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提供新动能、创造新优势。
二、制定过程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推动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竞争新优势,市发改委会同服务业各产业牵头部门共同起草实施意见和保障措施,先后组织开展座谈、赴省以及先进地区调研学习,向社会发布公告,并向各相关地区和部门、重点企业征集建议,文件最终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通过发布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服务业工作推进机制,解决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打开服务业工作新局面,推动服务业产生与之相匹配的经济贡献。
三、主要内容
(一)《关于加快推动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共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总体目标、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专项行动和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是总体目标。明确了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9+6”服务业发展体系,提出2025年细化目标和2028年远期目标,共分为四个方面:(1)实力更强。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025年突破4000亿、2028年冲刺5000亿,为2028年全市GDP过万亿提供支撑。(2)品质更高。省、市服务业领域领军企业数量达100家,引培5亿元以上企业50家以上;在15个产业细分领域培育15家以上龙头企业,在全国、全省打响“扬州服务”品牌。(3)结构更优。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28年达到5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并持续提升;传统型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发展,新兴服务业领域加快拓展。(4)潜力更大。加快打造服务业新质生产力,生产性服务业规上企业总数达1300家左右,集聚区达50个以上。吸纳就业、富民增收作用更加凸显,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0%。
第二部分是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选择与“613”产业体系紧密结合的9个细分领域(现代物流、产业金融、人力资源、商务服务、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节能环保、软件信息、工业设计和检验检测、会展),推动已具备基础的领域高端化发展,推动发展潜力较大且急需补足短板的领域专业化发展。
第三部分是生活性服务业,主要考虑与品质生活、服务消费直接关联,且我市具备特色和基础的6个细分领域(文化旅游、现代商贸、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体育服务),提出发展重点和目标,改善目前分散化、低层次现状,持续提升服务品质,满足多样化需求。
第四部分是专项行动,围绕各项工作目标实现,提出具备系统性、创新性和超常规性的工作举措,除了企业培育、载体建设、全面上争等,还纳入了服务业融合化发展、首店经济、应用场景、平台经济、楼宇经济、银发经济等各类要素,以此推动目标落地落实。
第五部分是组织保障。为推动服务业体系化发展,提出加强组织推动、要素支持、统计监测、氛围营造4方面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全市服务业工作专班,完善市领导和部门挂钩产业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服务业产业基金,加强运行监测等。
(二)《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保障措施》
从力求务实的角度出发,共提出6条“干货”措施:
1、完善体制机制。参照“613”产业挂钩体系,结合市领导分工和各部门职责,建立市领导和部门挂钩服务业机制。
2、加大资金支持。为加大支持服务业发展力度,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
3、发挥基金作用。建立全市服务业产业基金体系,设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基金和生活性服务业产业基金。
4、加强要素保障。主要是破除服务业企业在用地、土地出让金、产权分割、租赁等方面的机制障碍。
5、优化审批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服务业企业发展提供便利,全面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6、加强人才支撑。结合全市现行人才政策,为服务业领域企业和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四、主要特点
(一)注重契合政策,高效落实。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借鉴上海、浙江、苏州、无锡等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特别是贯彻落实省政府“积极扩大健康养老、家政服务、体育服务、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大力发展科技服务、软件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未来型服务业”的工作部署,提出打造具有引领性和驱动性的服务业新质生产力,努力建设现代服务业高地的发展思路。
(二)注重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明确我市优势和短板弱项,选择具备基础、潜力较大,对产业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领域作为重点方向,提出构建“9+6”服务业发展体系: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科技等9个生产性服务业细分领域,与“613”制造业体系融合,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文旅、健康、养老、家政等6个生活性服务业细分领域,加快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三)注重目标明确,切实可行。对全国GDP过万亿的城市服务业占比进行调研,结合长三角城市特点进行测算,提出服务业增加值2025年突破4000亿、2028年冲刺5000亿,占比达到50%的总体目标,并会同统计部门测算各细分领域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