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09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
《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共十章,全文4万8千多字,主要阐明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基础、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是今后十年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
一、编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式确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二〇三五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新目标,并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具体部署,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现阶段是常州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致力于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政策及有关规划,结合常州实际,编制《规划》,作为我市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二、主要内容
《规划》立足全市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编制,共设置十个章节、一个重点工程表,对2021-2030年期间,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了详细部署。具体内容如下:
(一)关于工作基础
常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五年多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生态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在全省率先启动并完成垂管改革,被评为全省“十佳环境保护改革创新典型经验”,形成了环保垂改“常州模式”;制定出台《常州市天目湖保护条例》,推进《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立法进程;率先启动综合执法改革,形成“环保+”联动执法模式和“八步法”现场执法;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污染防治资金24.59亿元,连续两年省辖市第一。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0.3%,优良天数改善率位列全省第一,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29.8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较2015年减少16天。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比例为84.4%,全部消除劣V类断面;太湖治理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8.81%,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生态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全市共划定13类47块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划定190个管控单元。建成溧阳天目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溧阳天目湖、金坛长荡湖以及溧阳长荡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生态园林城市。四是生态经济发展高质高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8%左右,出台《常州市印染行业发展规划》,布局了三片印染园区,推进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占比从2015年的54.4%下降到2020年46.13%。五是生态生活环境日益宜居。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建污水主管网达1279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3.5万吨/天,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位居全省第3位,达标排放率100%。农村生活污水初步得到有效治理,累计完成1576个规划发展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达90.78%。生态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均达100%,公众绿色出行比例不断提升,新能源公交车使用比例超过60%。六是生态文化培育持续深入。溧阳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金坛区荣获江苏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试点;2020年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满意率达到了83%。
(二)区域优势
一是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禀赋特色鲜明。常州是拥有3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春秋淹城遗址、天宁禅寺,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溧阳天目湖旅游景区是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恐龙园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溧阳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目前常州市正高标准推进溧阳天目湖群生态岛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品质。二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成立了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市委书记、市长任主任,印发实施了《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大专项行动方案》,从推进长江大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两湖”创新区生态修举、深化“危污乱散低”治理、“无废城市”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推进生态绿城建设工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保护等十大方面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是经济发展持续保持高质量高水平。常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常州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呈现“新常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5281亿元上升为2020年的7810.3亿元,增速超过47%,位居江苏省前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五年增加44.5%,在江苏省排名第四。产业结构不断调优调轻调绿,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8.4%,获中国工业大奖数、工业强基工程项目数全国地级市第一。
(三)关于建设指标
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修订版)》(环办生态函〔2021〕353号),并结合常州市实际,常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考核指标体系共涉及41项指标。截至基准年2020年底已达标指标33项,未达标指标6项,分别是“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特色指标2项,分别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配套率”和“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四)关于主要任务
分别从生态制度体系建设、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生态空间体系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生态生活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等六大方面明确了2021-2030年期间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高起点保障美丽常州建设。从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六个方面进行描述。二是优先保障生态环境安全,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中轴。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水环境治理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攻坚战、实施城乡净土保卫战、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环境风险防控等六个方面排布主要任务。三是科学管控生态空间用途,高规格筑牢长三角安全屏障。从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等方面制定建设任务。四是高效激活生态经济功能,高质量发展长三角绿色产业。从生态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运输结构调整、行业清洁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等六个方面制定重点任务。五是全面提升生态生活水平,高品质建设长三角常乐之州。从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绿色城镇化及生态城区建设、乡村生态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制定重点任务。六是聚力打响生态文化品牌,高标准打造中吴文化亮点。从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等三个方面排布任务。
(五)关于重点工程
围绕规划目标和任务,提出六大类89项重点工程,总投资超过331亿元。其中:生态制度建设工程9项;生态安全建设工程24项,投资104.3亿元;生态空间保护工程21项,投资14.1亿元;生态经济建设工程15项,投资47.7亿元;生态生活建设工程13项,投资113.7亿元;生态文化建设工程7项,投资5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