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南京市2025年招标投标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4-01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 南京市水务局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

点赞

收藏

转发

关于印发《南京市2025年招标投标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南京市2025年招标投标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

南京市水务局

2025年3月25日

 

南京市2025年招标投标工作要点

2025年全市招标投标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聚焦发挥招标投标竞争择优作用,改革创新招标投标制度设计,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全流程全链条监管。

一、完善招标投标长效机制

(一)优化指导服务模式。通过定期召开例会、开展联合执法、举办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大市对区招标投标工作的指导力度,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统一监管标准、规范监管流程。运用“四不两直”工作法,深入基层、企业、现场了解招标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及时呼应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诉求。(市发改委、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国资委、市审计局、市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落实公平竞争要求。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严格对照《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动态对我市各部门制定或实施的招标投标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性文件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司法局、市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规范项目信息公开。按照《南京市招标投标领域信息主动公开标准目录》要求,规范招标计划发布,加大招标公告、中标结果、合同订立等信息公开力度,鼓励合同当事人将合同变更、解除以及违约行为的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开,进一步增强招标投标活动的透明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国资委、市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法规政策宣传。统筹编制招标投标法规政策应知应会,并纳入部门年度普法清单,依托“易指南”等活动面向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等开展政策解读。鼓励相关行业组织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交流、专家论坛、专题培训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数据局、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财政局、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健全线索征集机制。在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门户网站、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常态化征集招标投标违法违规线索。在市市场监管局官网公布电话、邮箱、地址等投诉举报渠道,广泛征集违背公平竞争的线索。在市信用平台开设投诉通道,加大招标投标信用评价违规应用问题的查处、通报力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数据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夯实招标投标监管职责

(六)编制行政监督责任清单。理清招标投标责任链条,分领域编制行政监督责任清单,明确我市招标投标各领域主管部门和监管范围、程序、方式,消除监管盲区。依据现行有效的招标投标政策法规,制定出台《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主体行为清单》,同时废止《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负面清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国有企业招标采购管理。持续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国有企业招标采购管理的通知》,建立健全招标投标事项合法合规审查、专家咨询、集体决策等内部控制制度。贯彻落实《南京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加大对国有企业组织招标或参与投标的管理力度。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中小企业在招标投标领域加强合作。(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强招标代理机构及人员监管。按照《江苏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交易行为信息归集和共享办法》要求,及时记录、推送、共享招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交易、监管行为信息,推进提高招标代理服务质效。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收费行为的监管,依法查处招标代理活动中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价外加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数据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加强评标专家全周期管理。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以及江苏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和专家管理细则,强化从专家遴选到考核监督的全过程全链条管理。优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各分中心评标现场功能分区,保障评标专家依法独立评审。加强对招标人代表选派、评标的监督管理,督促其客观、公正履职。(责任单位: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创新招标投标监管手段

(十)优化招标要求和评标方法。细化房建市政项目涉电工程招标文件资格审查、评标办法的设置标准,在房屋拆除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落实拆除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要求,鼓励招标人在水务工程项目中自主选择“二阶段评标”“评定分离”等评标定标模式。(责任单位: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深化多部门协同化监管。充分发挥“南京市招标投标领域协同监管工作机制”作用,完善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市场监管部门移送违纪违法犯罪线索的标准和程序,建立移送线索办理情况反馈机制,形成管理闭环。(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细化多角度常态化监管。围绕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重点项目,适时组织开展招标投标跨部门联合执法,集中整治工程建设领域排斥限制潜在投标人、规避招标、串通投标、弄虚作假、以行贿手段谋取中标等违法犯罪行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数据局、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公安局、市审计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强化多层次立体化监管。鼓励在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开展招标投标与投资决策、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有机衔接,打通审批和监管业务信息系统,提升工程建设一体化监管能力,推动招标投标交易市场与履约现场联动,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数据局、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级投资项目审批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巩固深化专项治理成果。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回头看”,总结提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经验做法,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违法案件予以公开曝光,持续释放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强烈信号,形成有效震慑。(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公安局、市审计局、市国资委、市数据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招标投标服务品质

(十五)推进交易系统平稳运行。完成“宁易新”招标投标交易系统上线运行,做好新旧交易系统平稳切换,实现建设、交通、水务等交易活动在新系统全流程在线办理。深入研究完善新系统功能,在交易预警、协同监管、智能辅助评审、数据分析等方面重点突破。(责任单位:市数据局、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深化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常态化开展南京都市圈城市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实现“宁易新”招标投标交易系统与长三角远程异地协调系统对接,不断拓展与区域重点城市合作范围。持续打牢硬件基础、深化数据共享、强化智慧赋能,积极参与首批全国远程异地评标技术规范推广试点。(责任单位:市数据局、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优化招标投标交易环境。持续落实差异化缴纳投标保证金减免政策,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依托全省统一市场主体信息库,实现经营主体登记、资格、业绩、信用等信息互认共享。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招标投标身份认证和登录、标书加解密、电子签名与签章等方面的应用。(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数据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动招标投标数智转型

(十八)完善智慧监管平台功能。深度挖掘“阳光四季”一体化智慧云平台、“宁净”反串通投标分析模型、智慧审计系统等电子平台功能,加强对规避招标、投标单位IP和MAC地址关联性、投标单位股权和高管关系、投标报价规律性等数据的分析和研判,及时捕捉异常数据和疑似标段,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责任单位:市数据局、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市公安局、市审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加快数智技术推广应用。完善数字见证系统功能,持续拓展预警点,进一步规范数字见证行为,不断提升数字见证能力。推动移动数字证书(CA)全国互认工作,新对接4家移动APP,覆盖40家CA机构。探索运用非现场、物联感知、掌上移动、穿透式等新型监管手段,推动深化数字化监管。(责任单位:市数据局、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接入DeepSeek-R1-671B政务类大模型,推出“宁小招”交易智能体,嵌入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知识库,实现政策法规、交易咨询等智能问答。通过对接招标投标交易、监管、信用等数据,持续推进AI技术在招标信息分析与匹配、投标文件审查、辅助评标、供应商管理等环节的开发应用。(责任单位:市数据局、市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