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无锡市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08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无锡市人民政府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

点赞

收藏

转发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22日

 

无锡市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数据产业创新高地,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中国数码头”为战略引领,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促进“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据企业和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建成国内领先的数据产业创新高地。到2027年,建成高质量数据集300个,发布数据产品600个,其中行业高质量数据集200个,人工智能数据产品200个,落地数据标注基地3个,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全面形成“一批链主企业、八个产业集聚区、五百家数据企业”的数据产业生态布局,基本建成高安全、高效能、低成本的长三角区域数据流通枢纽。

二、加强产业发展布局

(一)建设数据产业集聚区。打造数据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数据汇聚处理、数据开发应用、数据技术创新、数据流通交易、数据安全治理、数据跨境流动等相关数据产业,争创国家数据产业集聚区,在江苏“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支持新吴区建设数据产业集聚区(先行区);支持江阴市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健康、数字监管,宜兴市围绕紫砂元宇宙、智慧康养、“电线电缆+人工智能”,梁溪区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跨境电商,锡山区围绕智能车联网、具身智能,惠山区围绕电子信息数字化升级、“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滨湖区围绕信创产业、数字影视、智慧文旅,无锡经开区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和工业大模型等18个领域,打造各具特色的数据产业集聚区8个。〔市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不再列出〕

(二)发展数据标注产业。编制全国数据标注重点企业目录,精准招引国内外头部企业、垂直领域服务商及区域配套团队。支持梁溪区、新吴区、无锡经开区建设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生物医疗等行业的高端数据标注基地。争取国家级、省级数据标注基地试点,培育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型数据标注企业30家,吸引数据标注从业人员3000人,每年举办数据标注供需对接活动3次,数据标注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市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加强数据产业合作。围绕数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资源体系构建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一批紧扣本市产业优势,聚焦智能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点项目。支持成立数据产业联盟、举办数据产业峰会等活动。(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培育壮大数据企业

(四)培育多元经营主体。构建500家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服务、数据应用、数据安全、数据基础设施等六类数据企业矩阵。培育一批行业性数据资源企业,一批面向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型企业,一批面向数据流通交易提供合规服务、金融服务、业务咨询、交易撮合等服务的数据服务企业,一批面向“智改数转”、新兴产业、全域数字化转型等创新应用的数据应用企业,一批发展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的数据安全企业,一批建设一体化算力、可信数据空间等设施的数据基础设施企业。(市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司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培育做强链主企业。围绕“465”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具有生态引领力的链主企业10个。引导链主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数据、算法、算力等资源使用便利。引导国有企业、行业龙头、平台企业组建数据公司。支持国有企业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流通交易、企业招引、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市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精准招引数据企业。制定数据产业图谱,支持各地区丰富企业招引政策,建立招商清单,明确招引重点对象和计划,每年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引育数据企业30家,其中数据标注企业10家。鼓励互联网龙头、行业大模型企业、央国企数据公司或数据研究院等落户本市。支持滨湖区运用经济云大脑赋能产业招引。(市数据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开展数据企业认定与能力评估。建立数据企业培育库,定期进行数据企业认定和能力评估,并公开公示相关培育和认定结果。(市数据局负责)

四、强化数据开发利用

(八)扩大数据资源供给。推进公共数据“一本账”试点,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机制,支持数据企业成为开发主体。构建企业和行业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行业共性数据资源库5个。推动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和设立首席数据官。支持江阴市在数字经济规上企业中建立首席数据官队伍。(市数据局,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以高质量数据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开发行业高质量数据集200个。建设精标数据、仿真数据、合成数据等数据集10个。建设重点行业高质量中文数据集、思维链数据集和主流价值数据集规模达50TB。支持农业、工业、交通、金融、自然资源、卫生健康、教育、科技、文旅、商务等10个领域打造高质量数据集,发布典型案例3批次。支持无锡经开区建设数据生态中心。(市数据局,市委金融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做强行业大模型。聚焦交通、文旅、政务、金融、制造、知识产权、生态环境、教育文化、社会稳定等领域做强垂类大模型9个。推进大模型开源平台建设。提升人工智能产业服务平台能力,服务企业创新应用达50家。支持梁溪区、新吴区建设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平台2个。建设异构人形机器人专业训练场,为人形机器人提供高质量、多场景的数据采集和训练环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市数据局、市城运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推动应用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争取承办“数据要素×”大赛等创新赛事。支持企业在工业制造、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绿色低碳、城市治理等12个领域打造“数据要素×”典型场景,申报国家和省级“数据要素×”典型案例15个,数据标注优秀案例3个。支持梁溪区建设数据要素创新中心。(市数据局,市委金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发展数据流通交易

(十二)促进数据合规流通交易。“全市一盘棋”协同发力,聚焦立制度、强供给、搭平台、建载体、促交易、育生态、兴产业、保安全八大环节,优先推进区域、领域、行业典型场景公共数据赋能(“1+8+X”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模式),做大长三角(无锡)数据资源中心、长三角(无锡)数据创新研究院,争取数据托管试点,开展企业数据资源登记,引导企业开展场内交易。建立融入和服务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的基础制度、标准规范,推动设施互联、信息互通。加强数据领域重大政策措施会同审查,从源头防范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出台,为数据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公证机构为数据产权认定、市场交易等提供合规公证。支持梁溪区建设数据资源法庭,探索数据产权保护和数据权益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市数据局,市委网信办,市法院,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建强无锡数据要素流通服务平台。完善数据交易机构运行机制,与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等城市加强合作,与省数据交易场所对接并做大无锡专区。支持新吴区与连云港市海州区互设数据交易工作站。(市数据局、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强化产业生态支撑

(十四)加快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加快区块链、隐私计算、数据标注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支持江阴市、锡山区在电子公证、生命健康、科技服务等方面应用区块链。强化数据基础设施安全,探索建立便利化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机制。(市数据局,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建设可信数据空间。支持江阴市围绕服装制造、特种钢铁、碳足迹,宜兴市围绕紫砂陶瓷、电线电缆、环保科技、山水治理,梁溪区围绕商业航天、空间信息,锡山区围绕两轮电动车、汽车零配件、智慧司法,惠山区围绕互联网服务聚合平台,滨湖区围绕木材交易、气象导航,新吴区围绕新能源,无锡经开区围绕金融等打造数据空间20个。(市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十六)强化产业统筹协调。发挥市人民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作用,建立数据企业培育机制,加强数据产业运行监测与评估,开展数据产业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市数据局,市委网信办、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加大要素支持保障。强化财政、金融、人才、土地等保障,支持数据企业申报认定国家重点软件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充分发挥未来产业天使等基金投资支持作用,鼓励“投早投小”。支持推广“梁溪数据贷”,推动银行与数据企业的金融业务合作。(市数据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委金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工智能和数据领域人才。培育人工智能和数据培训机构,加强人才培训,建立数据标注产业人才库。加强校企合作,支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培育人工智能训练师高技能人才3000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