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7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扬州市人民政府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科技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外籍人士来扬便利化八项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3日
一、提升通关便利度。在扬泰机场入境大厅设置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手续办理专区,对符合过境免签条件的外籍旅客点对点精准引导、面对面专区办理,推动实现临时入境许可签发、旅客入境手续办理“一站式”服务。配备多语种自助申报终端,升级“中心统筹+现场联动+智能控点”的数字化智慧旅检监管模式,缩短外籍旅客通关时长至15分钟以内。健全“出入境+边检”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协调配合,争取开通口岸签证职能,确保过境免签和口岸签证无缝衔接。(责任单位:扬州边检站、扬州海关、市公安局、扬州泰州国际机场)
二、完善机场配套服务。支持扬泰机场稳定运营首尔、曼谷2条国际航线,积极开通大阪、新加坡等日韩和东南亚、中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航线。加快建成T2航站楼,实现国际、国内旅客分流,加强空转联乘、空铁联运衔接。在机场划区专设入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入境人员提供旅游咨询、在线预约、导游导览、支付和外币兑换咨询、手机卡申办等前置服务事项。(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文广旅局、人民银行扬州市分行、扬州泰州国际机场)
三、深化涉外政务服务。深化涉外服务“一类事”改革,整合优化入境服务、投资贸易、工作生活等涉外服务事项,推行外国自然人企业注册、预约开户、外汇登记等业务“一窗受理”,实现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社保卡“一窗通办”。结合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推行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与社保卡的“证卡融合”,实现外籍人士凭社保卡享受医保实时结算、金融消费、社保待遇领取、文化体验、公共交通等支付便利化服务。在政务服务网站上增设线上外籍人士服务专区,提供双语服务,积极探索涉外不见面审批场景应用。〔责任单位:市数据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外办,各县(市、区)、功能区〕
四、优化入境支付环境。在重要商圈、旅游景区、度假区、文博场馆、文娱场所、交通枢纽、酒店、医院等重点场景,完善受理移动支付、境外银行卡、现金等所需的软硬件设施,扩大数字人民币受理覆盖率,银行机构提供人民币现金备付或‘零钱包’产品。增设外币代兑点和兑换设施,增加可兑换的外币币种, 加强经营外币兑换人员的业务培训。〔责任单位:人民银行扬州市分行,各县(市、区)、功能区〕
五、推进生活便利化。加快推进永居证便利化应用,推进永居证与居民身份证应用场景趋同,支持住房公积金、婚姻登记、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登记等业务办理及景区入园、文体场馆线上预约服务。推动三级综合医院完成移动终端、人工窗口等设备适配性升级改造,支持持永居证的患者在线上办理就医注册、预约挂号等业务,支持持护照、永居证的患者在线下人工窗口办理挂号、取号、缴费等便捷医疗服务。完善英文导诊服务,配备具有外语沟通能力的医护人员,建立外语服务志愿者团队。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特需门诊,并向外籍人士开放。向对扬州对外交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外籍人士发放“国际友好使者”礼遇卡,享受公共交通、园林景区、医疗保健等方面便利。(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外办、市交投集团、市文广旅局,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六、丰富商文旅体服务供给。全方位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更加便利境外游客和投资者来扬旅游消费、考察投资。放大“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张国际名片品牌效应,组织开展“外籍人士品淮扬美食”系列活动,打造更多世界美食、非遗技艺、高端购物、运动健身等优质消费场景。深度对接境外游客尤其是年轻人旅游需求,推出园林、运河、美食、非遗、生态、博物馆等主题入境游精品线路。面向国际友城市民、驻华使馆人员、在华外国人、来扬外籍客商等外国人群体发放“扬州旅游体验券”,开发商务旅游、青少年研学旅游等特色产品,串联历史遗迹、生态景观和非遗体验打造Canal Walk主题线路。全面落实离境退税政策,在机场及景区周边布局免税店、跨境电商体验店,推广扬州玉器、漆器、化妆品等本土特色产品。加强对重点文旅场所及经营单位的监管,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及时回应入境游客诉求,切实保障入境游客合法权益,持续提高入境游客满意度。〔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税务局、市外办、扬州海关、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各县(市、区)、功能区〕
七、建设国际化语言环境。开展市政设施中英文标注工作,完善机场、景区等重点涉外场所外语标识。强化服务领域人员多语种接待能力,开展线上线下国际化素质提升、外事礼宾礼仪培训,提升外语接待能力。加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外语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语言水平。〔责任单位:市外办、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市数据局、市文广旅局、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各县(市、区)、功能区〕
八、加强媒体宣传推广。统筹扬州市域各外宣平台,持续宣传“Find China in Yangzhou”品牌,在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境外平台开展线上宣传,深化与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合作。联合《欧洲时报》《国际日报》等华文媒体推出扬州专刊,全方位、多角度向世界展示扬州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提升扬州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聘请一批在扬外籍人士和外籍旅游达人作为“扬州国际旅游体验员”,定期来扬深度体验国际旅游线路产品,通过他们讲述扬州故事、传播扬州文化、分享扬州生活,吸引更多入境游客来扬。〔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广旅局、市外办,各县(市、区)、功能区〕
本政策具体条款由相关责任单位负责解释并制定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