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轧机用轧辊

服务价格:待定

服务机构: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地区: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东安兴旺路66号

服务范围:电子信息产业链 高端装备制造集群

服务类别: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服务

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所在地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机构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东安兴旺路66号

联 系 人:(请登录后查看)

电 话:13585335688

  • 详细介绍

    一、企业经营管理概况

    1.企业简介

    常州凯达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从事各类热轧轧辊、辊环和辊轴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前身为武进轧辊厂(1979年成立),是一座专业的现代化轧辊研发、制造工厂,积累了近40年的轧辊研发生产经验,产品结构是以生产型材轧辊为主,带材、棒材轧辊为辅。目前生产规模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年产销轧辊30000吨以上,国内排名前三,出口比例35%。

    2.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在未来3~5年内,不断开发新品,积极申报专利,加强技术服务,以产品+服务的组合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兼并同行,扩大生产规模。在稳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企业股改,培育企业迈向资本市场。

    3.企业管理团队

    本公司的管理部门构成有董事会,党总支,工会,总经办,行政部,财务部,生产部,技术部等,结构合理。拥有市场意识强、敢于创新、管理科学的管理团队。团队管理制度合理,人员有进有出,始终保持高效、精干的队伍,对不能胜任的人员及时流出,调任其他工作岗。

    同时,本公司重视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有信息化支撑的供应链管理,利用MES应用的全履盖和企业上云,在此基础上开发产品全生产周期管理平台,实现各系统的集成和针对性功能的开发,在追求产品合格率和客户零投诉等品质要求的同时,做好服务管理。

    董事长:许亚南,硕士,高级工程师,具有丰富的科技项目研发管理经验和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并先后荣获中国优秀企业家、武进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武进区第一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称号。

    总经理:许健,高级经济师,先后荣获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常州市十大青年科技新锐提名奖、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武进区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

    4.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构建了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合理减少管理层次,缩短纵向沟通距离,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公司制度建设的合理性与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党总支、工会与董事会互相配合、相互制衡,总经办由董事会直接领导,规定其职责与权限,明确其经营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实现了党总支、董事会及工会之间的相互制衡;董事会与总经办之间的相互制衡。公司内部实施岗位责任制,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制作者,按章办事,提高效率。

    二、企业主导产品情况

    1.主要产品的行业地位

    本公司产品结构是以生产型材轧辊为主,带材、棒材轧辊为辅。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产业链补链强链,行业龙头或大企业配套产品。

    轧辊是轧钢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消耗工具,轧辊质量直接影响到轧材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由于每种轧机的轧制条件、轧材的品种和规格不同,因此,合理的设计轧辊特性和选用轧辊材质尤为重要。

    国外轧辊研究较早、生产水平较高,高端轧辊主要被美国联合电钢、韩国现代等公司垄断,这些轧辊采用锻造技术生产,韧性好,但是耐磨性差,如对用于海洋工程中的钢板桩的轧制,安米卢森堡大型厂连轧2架钢板桩精轧机架轧制640*251U型钢板桩每次过钢量仅能轧制1500~1800吨。如在大载荷状态下轧制,轧辊磨损更快,不但影响轧制产量,而且直接影响钢板桩的锁口精度及表面质量,严重时会将轧辊磨损形成的压痕皱纹缺陷碾压在钢板桩的表面,影响钢板桩装配和水密能力。

    我国轧辊行业发展相对较慢,大部分国内轧辊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低,例如有些厂家在合金材料研发和浇注工艺方面落后,需要采用8000吨以上的大型锻压机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轧辊材料,设备价格贵且耗费时间长。另外,国内低档次轧辊供大于求,产品过剩,各厂家竞相压价;而高档优质轧辊供应不足,依靠进口的局面始终未得到彻底改变。我国轧辊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河北邢台、唐山和江苏省,由于轧辊重量大,需要大型油池进行热处理调质处理,能配备此类大型设备的生产商较少,例如成都三强轧辊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目前粗轧轧辊单重最多做到30吨,还有待提升。

    本公司在多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不断研发创新,所生产的产品绿色节能、性能优异;同时,近年来本公司不断创新,引进信息化管理理念,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管理推进智能制造,将产品打造成高端智能装备,提高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目前客户为国内大规模型企业或单位,在国外的销售额比重也很大,在同行业中,取得了国内前三国际前十的销售市场业绩。将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发展,引领轧辊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填补国内空白。

    2.近3年主导产品销售及市场占有率,主要客户群及销售地

       目前我公司已具备年产各类型钢轧辊、线棒材轧辊、板带轧辊以及大型铸件5万吨的生产能力,可生产最大轧辊单重达到50吨,生产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第三,全世界同行业前十位,是国内外知名的型钢轧辊制造地和出口轧辊制造基地。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畅销国内80多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同时还销往世界五大洲30多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国内畅销湖北武汉、山东莱芜、安徽马鞍山、辽宁鞍山、河北唐山、山西长治等15个省份和地区的80多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宝武钢铁集团,马钢、鞍钢、莱钢、紫竹、津西等);国外远销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韩国、南非、印度、巴西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安米集团,盖尔道集团,英国钢铁,印度钢铁总局,浦项制铁,现代制铁、阿姆萨钢铁等)。

    近三年公司产品销量分别为27738吨、30950吨、33800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23.7%。

    3.企业主要竞争对手对比情况

    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中钢邢机,江苏共昌,唐钢重机,唐山永丰,成都三强等,与竞争对手相比,我公司具备如下竞争优势:

    (1)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管理推进智能制造

    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依托现有技术和生产能力,公司综合协调产品、用户利益,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升客户需求分析、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护管理、回收处置和产品再制造的能力,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实现产品经济价值和社会生态价值最大化。在产业链前端的钢厂需求环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在生产制造环节实施信息化全过程跟踪管理,在售后服务环节提供终身质保服务,在轧辊报废后提供回收处置服务。通过优化和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由提供基本服务升级到提供高级服务、从提供支持产品的服务拓展到提供支持客户的服务,从而实现了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的组合转变,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2)立足创新坚持自主研发

    公司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与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常州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并保持与国际先进轧辊制造企业的技术交流,在发展过程中与国内同行大型企业走差异化、专业化路线,根据用户实际用辊需求,结合自身技术,引进高技术人才,与用户联合开发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此外还不断改善轧辊生产工艺,以铸代锻、节能环保、省料降本,技术质量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

    (3)稳步扩张拓展市场资源

    浸润轧辊制造行业四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产品畅销国内100多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同时还销往世界五大洲50多家大中型钢铁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稳步投资,逐步扩大公司产能,目前拥有行业前三甲的生产规模,年产销轧辊30000吨以上,且出口比例达35%,国内市场占有率近几年得到稳步提升。

    (4)提升管理推进智能制造

    逐步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利用MES应用的全履盖和企业上云,在此基础上开发产品全生产周期管理平台,实现各系统的集成和针对性功能的开发,在追求产品合格率和客户零投诉等品质要求的同时,做好服务管理。

    4.产品关键性能指标、能耗指标及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对比情况,产品主要加工工艺、技术及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对比情况

    国内外大部分粗轧机使用的开坯轧辊均为锻钢辊材质,锻钢辊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材率低,能耗高,用料多,而且要油、盐水等介质热处理,影响环境保护。我公司产品加工工艺可以实现国家产业政策中提倡的以铸代锻、节能环保、省料降本的要求。

    (1)公司研发成功的改进型模具钢粗轧辊、新型石墨钢R1粗轧辊,就是打破产业传统,用铸造法生产。该方法生产的粗轧辊与锻钢辊相比,可节省材料四分之一,抗拉强度≥1000Mpa,最大可达1320Mpa,明显优于锻钢辊,而且轧辊的耐磨、抗热疲性均优于锻钢辊。

    (2)高强度低硬度铁素体球墨铸铁辊环的研发成功,解决了大中型无缝钢管穿孔机用AS低合金钢、珠光体球铁开槽加工孔型,辊环耐磨性、挤压韧性和抗热疲劳性差,导致辊环提前失效的技术难题。

    (3)高端铁轨轧机BD2架机组使用的高性能新型球墨铸铁轧辊,就是合理使用镍钼元素和微量钒、铌、硼元素,研发的轧辊可以球代钢,但综合性能优于AS60、AS65I等钢辊材质,热处理时间是钢辊的一半,吨辊可省电500度。

    (4)用于高端P60铁轨轧制的BD2、NCC合金铸铁轧辊,因强度高、不断辊、耐磨性好,是珠光体合金球铁的2倍,被武钢大型厂认定为指定产品并长期供货。

    (5)微合金过共析钢,在英国TATA用于H型钢BD辊,因无热裂纹,大大提高了H型钢表面质量而长期合作。

    (6)85CrMoV高碳合金钢在莱钢、津西钢板桩精轧机架避免了半钢材质热裂纹崩边缺陷,同时避免了普通合金钢耐磨性的缺陷,津西钢厂吨钢轧辊消耗降低了50%,85CrMoV钢板桩精轧辊全面替代了国内外大型同类企业提供的半钢、合金锻钢、合金铸钢轧辊。

    5.知识产权积累和运用情况

       公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对研发项目取得的成果,除发表论文外,由知识产权部及时负责科技查新,把核心技术申请专利保护。公司已申请各类专利35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已获授权专利25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专利技术的应用使得公司产品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轧辊的耐磨性、硬度的落差、硬度的均匀性、抗热裂纹性、抗冲击韧性、抗拉强度都有显著提高,轧辊的使用寿命与其他材质相比,可提高50~100%,不但大大提高了钢厂的轧制生产效率,而且为企业节能减排、降耗增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6.参与制定产品国际国内及行业标准情况

    在标准制定方面,

    2007年公司参与国标GT/T1503-2008《铸钢轧辊》、GB/T1504-2008《铸铁轧辊》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018年~2019年11月,由本公司负责牵头起草《热轧型钢轧辊》行业标准1项,目前处于送审阶段。

    三、企业创新基本情况。

    1.企业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情况

    公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对研发项目取得的成果,除发表论文外,由知识产权部及时负责科技查新,把核心技术申请专利保护。公司已申请各类专利35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已获授权专利25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专利技术的应用使得公司产品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轧辊的耐磨性、硬度的落差、硬度的均匀性、抗热裂纹性、抗冲击韧性、抗拉强度都有显著提高,铸钢轧辊的使用寿命与其他材质相比,可提高50~100%,不但大大提高了钢厂的轧制生产效率,而且为企业节能减排、降耗增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研发机构建设情况

    (1)场地与设备情况

    公司占地面积90000m2,厂房面积60000 m2,固定资产原值31183万元。主要生产装备:熔化设备有美国应达25t×2、10t/3t×2感应炉和国产感应炉11台套;50t钢包精炼炉1台套;除尘设备、屋顶除尘系统3台套;大型砂处理设备2台套;大中型热处理炉40多台套;大中型卧式离心机7台套;大中型数控和重型加工设备150多台套;起重机50多台套;研发检测设备40多台套。

    (2)研发人员及知识产权积累情况

    公司拥有冶炼工艺、金属材料、铸造工艺、热处理工艺、理化检测、加工工艺和轧钢工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120多名,其中教授级高工、博导6名;另常年邀请多名国内外资深轧辊制造专家作为研发顾问。

    公司已申请各类专利35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已获授权专利25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

    (3)研发平台建设情况

    2011年我公司组建了常州市型钢轧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首次被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省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认定为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复审,同年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江苏省型钢轧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主要开展以高耐磨、高耐热、高耐蚀型钢轧辊等为主的多项产业攻关技术研发,并对国内企业、高校、研究所开放运行科技创新平台,带动全行业的科技创新,降本节耗,优化轧辊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为公司开展产品全过程服务的研发设计重要环节提供了创新平台。

    3.研发经费的保障情况及激励机制

    近年来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题,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保证研发经费足额下达,加快转型升级。在轧辊制造方面以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为方向,推进技术创新,大力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为提高研发质量,突出研发机构的作用和地位,保证研发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公司制定了《研发经费保障制度》。研发经费预算管理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的原则;保证总量、逐年增长的原则。 同时,在研发经费的使用过程中,使用监督制,建立了完善的监督制度,保证研发经费能够足额、充分、高效的使用,严谨挤占、挪用。

    研发资金来源包括:公司按年度提供的科研经费、申报和承担科技项目的科技经费、开放式服务所带来的收益、其它企业、社会和国际行业及公司的资助扶持。

    4.研发创新带头人及创新团队情况

    公司负责人、董事长许亚南:硕士,高级工程师。公司自成立以来,在许亚南的带领下,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题,加大创新投入,加快转型升级,使得公司的发展位居全国民营轧辊企业首位,全国轧辊行业前三强。许亚南有着丰富的科技项目研发管理经验和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并先后荣获中国优秀企业家、武进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武进区第一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称号。

    总经理许健:材料工程领域硕士,高级经济师,先后荣获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常州市十大青年科技新锐提名奖、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武进区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发带头人王浩: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公司技术总监,目前还担任中国铸造协会轧辊分会副秘书长。出版著作《工程材料学》、《国外冷硅钢生产技术》,作为副主编出版教材《光学金相显微技术》,并在Scientific Reports、Applied Physics Letters、金属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擅长金属材料的成分、显微组织、工艺和性能的优化设计,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及省部级课题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曾获得国际青年体视学家奖、中国体视学学会青年科技奖,2013年入选首批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和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

    钱百能:专长领域为铸造工艺,轧辊行业协会副秘书长,2018年主编国标《热轧型钢轧辊》标准。

    公司始终贯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从筹建之初,公司就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工程”,建立优秀人才库,并实现动态管理;同时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和各专业协会合作。每年均招收大学毕业生数人,并从行业内引进各类中高级人才,形成了以老带新、高中低搭配的人才结构。公司拥有冶炼工艺、金属材料、铸造工艺、热处理工艺、理化检测、加工工艺和轧钢工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120多名,其中教授级高工、博导6名;另常年邀请多名国内外资深轧辊制造专家作为研发顾问。

    5.创新人才培养情况

    公司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快速培训方式,每年与国内外知名轧辊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对析,与德国GP、韩国现代、韩国KT、中钢邢机、江苏共昌等竞争对手进行交流互补。同时,为了激励专业技术人员,我公司已制订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管理办法》,对于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以及日常技术质量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不定期选拔部分技术骨干送入清华大学等高校进修。目前,已有15名技术人员参与的6项技术成果获得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武进区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已有5名技术骨干参加了清华大学主办的铸造专业进修班学习,其中4人取得铸造工程师职称,1人取得铸造助理工程师职称。

    四、企业制度建设基本情况

    1.企业品牌培育相关制度

    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品牌管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品牌管理制度和品牌建设目标及规划。公司把品牌建设纳入了发展规划,“凯达”牌商标已连续两次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凯达”牌铸铁轧辊已相继被认定为“常州市名牌产品”和“江苏省名牌产品”。公司还积极向员工宣传创建品牌的作用、意义和重要性。同时结合产品营销,在用户中大力宣传公司品牌理念和经营宗旨。通过产品样本、包装、服务、广告和媒体等广泛宣传,提高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

    2.产品质量保障相关制度

    公司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各生产车间严格遵守工艺要求和程序文件的规定,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生产工人和检验检测人员保障产品质量。2017年公司通过了新版GB/T19001-2016,IS09001:2015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轧辊生产过程采用ET管理和ERP系统管理,产品质量指标和实物质量逐步提高,目前,轧辊铸造合格率达到98%以上,加工合格率达到99.8%以上,顾客满意度达到97%以上。

    3.知识产权保障制度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公司深知知识产权已成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为了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水平,公司从2016年开始就贯彻执行GB/T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通过知识产权贯标建立了整套的知识产权管理程序文件并实施和运行。2017年7月公司已通过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知识产权获取维护、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知识产权风险管控以及采购、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控制等。

    4.企业生产安全保障相关制度,应对各类风险机制等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公司深知知识产权已成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为了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水平,公司从2016年开始就贯彻执行GB/T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通过知识产权贯标建立了整套的知识产权管理程序文件并实施和运行。2017年7月公司已通过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知识产权获取维护、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知识产权风险管控以及采购、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控制等。

     

     

     

     

     

     

     

     


  • 专利介绍
  • 专业团队
  • 研究方向
  • 专业资质
  • 荣誉
  • 对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