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为企业提供最新通知公告

江苏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李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蓬勃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指引。近年来,江苏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引导中小企业坚守实业、专注主业、深耕行业、强化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形成了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全省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万多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


强化政策协同,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政策法规体系。2021年新修订出台的《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明确提出“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因地制宜聚焦主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中小企业在细分市场领域的竞争力”,为推动全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省委、省政府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列为年度重点工作,每年分解目标任务,细化落实举措,先后印发实施《江苏省“千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江苏省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在全省形成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工作合力。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市县财政联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省级财政累计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力提升项目1844个项目、资金总额18.3亿元。三是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开展“解码小巨人——专精特新看中国(江苏站)”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举办“专精特新·制造强国”发展大会苏州专场活动,讲述企业创新转型故事,进一步擦亮专精特新企业的“金字招牌”。

强化梯度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群体

出台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建立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强化“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规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程序,提供高质量、便捷化的申报咨询服务,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新”类企业,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夯实优质企业梯度成长基本盘。每年从培育库企业中评价公告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遴选认定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更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服务平台入库企业数超6.5万家。

强化主体作用,提升企业创新能级

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推动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应用,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加强创新资源协同整合,支持龙头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全面开放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点”上引导企业积极建设企业技术中心,聚焦主业实施技术攻关;“链”上引导专精特新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等创新资源,组建以“公司+联盟”方式运行的新型创新载体,突破技术难题;“面”上发挥典型标杆示范作用,培育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全省专精特新企业中99%建有研发机构(39%为省级以上),每家企业平均建有研发机构1.7个。2023年,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总额同比增长16.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5.8%;企业户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件;约九成以上的企业分布在全省“1650”产业体系,77%属于工业“六基”领域,20%的企业主导产品在产业链关键环节“补短板”“填空白”。

强化协同创新,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出台《江苏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管理办法》,累计培育7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创建11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制定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建设实施方案,先后认定15家开发区为省级融通型特色载体,为每家载体提供3000万元专项资金。组织举办“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聚焦新能源汽车、船舶海工、工程机械、电力设备等重点集群产业链,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大企业示范引领、中小企业专业化支撑、特色载体助力融通的良好局面。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聚焦制造强国、网络强国重点领域,通过龙头企业发布产业技术创新和配套需求、中小企业“揭榜”攻关的方式,助力大企业精准对接更多未进入供应商体系的协同创新伙伴,共同攻克一批产业技术难题,形成一批融通创新成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强化赋能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一是推动数字化赋能,加快转型步伐。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省财政每年拿出12亿元专项资金,对数字化转型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已为4.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免费诊断,累计创建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88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32家。指导各市积极争创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苏州入选首批试点城市。二是特色金融助力,提升融资服务效能。建立5万家优质中小企业“白名单”库,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打造专精特新企业专属产品和服务,设立省普惠金融风险发展补偿基金项下子产品“专精特新贷”,举办“2024金融赋能制造强省”行动专精特新专场。促进投融资对接,举办省政府投资基金园区行“专精特新”专场活动,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强化上市培育机制,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建设。目前,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上市的有671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家。三是精准精细服务,解决企业诉求。在全国率先出台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实现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应配尽配,在涉企诉求受理、惠企政策速递、助企资源对接、促企能力提升、护企权益保障等方面为专精特新企业纾困解难。持续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巡诊活动,针对企业管理痛点堵点,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点对点”免费巡诊,为企业“把脉问诊”,问题解决率超90%。

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既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的需要,也是持续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的要求。新形势下,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新型工业化大会部署,更大力度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助力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一是发挥财政政策的引领作用。落实好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和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政策,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支持更多中小企业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智改数转网联、产业转型升级等,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二是持续壮大专精特新企业。按照扩增量和提质量相结合的要求,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是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积极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打造一批“小灯塔”企业示范样板,引导广大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加快数字化转型。四是持续强化精准精细服务。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化服务专员制度;深入推进“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推动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高效对接;加强典型宣传和经验推广,讲好专精特新企业故事,在全社会营造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