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为企业提供最新通知公告

专题丨夯实实体根基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谢志成

中国式现代化,怎么看怎么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未来,我们又将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更好的江苏智慧、江苏方案、江苏力量?二十大刚刚闭幕,《新华日报·经济周刊》第一时间推出八位厅局长访谈,敬请关注。

夯实实体根基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谢志成

记者:制造业承担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物质基础的重任。作为制造大省,我省在制造业发展上有哪些基础和优势,如何巩固和拓展?

谢志成: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的谆谆嘱托,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全省制造业覆盖全部31个大类,其中销售产值居全国前三的有18个,机械、电子、轻工、冶金、石化5大行业规模超万亿元,代表先进制造的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海工装备等产量均占全国30%以上,C919大型客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问天”实验舱、“复兴号”动车组等一批大国重器上均有“江苏制造”身影。今年以来,我们克服疫情深度影响,全省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高于全国平均,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全力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一是强化工业运行监测分析。督促企业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科学研判工业经济运行趋势,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二是强化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已开工项目加快竣工达产,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三是强化优质企业培育。持续开展“百企引航”和“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四是强化惠企政策落实。全力推动国家及省各项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深入开展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涉企收费专项整治等行动,助力企业降成本、增订单、稳生产。五是强化新增长点培育。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确保制造业规模保持全国领先、质态不断优化提升。

记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省在这方面有哪些谋划和举措?

谢志成:党的二十大报告两次提及新型工业化,强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为抓手,大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目前,全省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2.5%,16个省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0%左右,特高压设备及智能电网等7条产业链基本达到中高端水平。累计建成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家、省级138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639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14家,拥有两化融合贯标达标企业3777家、数量全国第一。企业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均居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探索建立“链主”企业出题机制,支持基础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和软件企业与产业链下游应用企业协同攻关,力争用3—5年时间在高端芯片、高端液压件、超精密控制器等重要基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二是突出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用好免费诊断、分行业指南、专项资金支持等专属政策措施,确保全年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改造项目,1万家完成改造任务,力争3年时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三是坚守绿色安全发展理念。发布《江苏省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节能技改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常态化抓好民爆、船舶和民机整机制造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记者:信息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网络强省、打造智慧江苏、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我省有哪些做法和成效,下一步如何推进?

谢志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擘画了未来几年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当前,信息技术已经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蕴含着驱动现代化的巨大潜能。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力推进网络强省、数字江苏、智慧江苏建设。2021年,全省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达98.78(省测指标),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均位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数字新基建、数字新技术、数字新产业,抢占数字化发展先机,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一是建设泛在智联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开展“双千兆”(5G、千兆光纤)网络建设,优化数据中心总体布局,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积极创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二是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做优电子信息、软件等基础优势产业,做强“数智云网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车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三是深入推进智慧江苏建设。加快信息化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组织编制一批行业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建设指南和地方标准,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信息化重点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建设更高水平、更有优势、更具活力的智慧江苏。 本报记者 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