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季度临近尾声,稳增长举措开足马力。《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有关部门密集开会部署,持续释放“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等政策信号。不少地方也紧锣密鼓召开稳增长工作调度会议、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强调全力冲刺,以一季度“开门红”奠定经济发展“全年稳”。 根据相关安排,在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的同时,不少地方一揽子稳增长政策举措将尽快出台。“切实有效减负纾困”“全力以赴稳定工业增长”“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多措并举挖掘消费潜力”成为攻坚的重点方向。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下…
经济日报北京3月21日讯(记者曾金华)财政部21日发布消息表示,以制度性、阶段性、一次性举措相结合的组合式退税政策等方式,落实全年增加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当天,首批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的专项转移支付4000亿元下达。 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专项资金将用于向小微企业退税财力保障提供现金流,为企业纾难解困,有效保障稳增长、稳市场主体和保就业。 财政部表示,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
央视网消息:目前,我国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50家,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这也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苏州吴江的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工业企业大数据云平台实现了全区1.4万余家工业企业信息全覆盖,平台集运行分析、预警监测、综合评价等功能于一体,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精准画像”。借助这个工业生态“数字管理”系统的智能制造诊断,这家传统铸造企业建立了数字化、自动化闭环生产管理系统。 浙江长兴的夹浦镇是“中国长丝织造名镇”,全镇75%的家庭从事轻纺业。当地通过工业互联…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强链补链的关键所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工信部表示,将在一系列支持政策基础上,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特别是降低数字化门槛,加快数字化赋能。 如何做好数字化“加减法”,让“专精特新”企业多起来? 一根弹簧用料多少、制作炉温怎样、需要多少工时?在专注弹簧生产数十年的华纬科技,大数据可以精准给出答案。通过设备联网把生产、物流、供应等环节搬上钉钉平台,企业更好实现供需…
在我国企业中,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中小企业”,亮出了一系列减税负、促创新的政策“礼包”,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纷纷出台相关举措,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力度空前 助企政策精准度高 从去年到今年2月底,国家层面已出台25项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政策举措。记者梳理发现,其中减税降费相关政策达11项之多,为各类举措中最多,而涉及财税支持、融资促进的政策也有8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小微市场主体量多面广,是经济活力的体现,也是带动就业的主力军。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让资金“活水”源源不断滋养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大盘 央行最新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显示,截至2021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2万亿元,同比增长27.3%;支持小微经营主体4456万户,同比增长38%,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2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融资继续呈现“量增、面扩、价降”趋势。与此同时,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这些数据说明,金融扶小支农成效持续显现。 小微市场主体量多面广,是经济活…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3月14日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扎实推进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壮大。 同日,肖亚庆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着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坚实支撑。 抓好政策落实 提振市场信心 会议强调,全系统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监测调度和政策落实,统筹推进疫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聚焦餐饮、零售、旅游等服务行业,通过释放政策红利,助企纾困,加快困难企业行业恢复发展。 服务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也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2021年,受疫情影响,全国服务业新订单指数年均值为49.0%,较2020年下降0.6个百分点。进入2022年,国内散发…
有关“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日前,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今年预计培育30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此带动培育5万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一步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模和范围。 在此背景下,叠加国家“双碳”目标,国内不少金融机构正在以“产业+金融”相融合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为抓手,破解“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难题。从能源行业的情况来看,相关创新融资模式日趋成熟。 风险评估难题待解 安永金融服务合伙人许旭明表示,“专精特新”企业一般是处于初创期或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注入了信心。 那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哪些关心的问题,遇到哪些困扰?针对这些问题和困扰,全国政协委员如何“支招”?中国经济网记者邀请了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负责人进行对话,共同探讨“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之路。 锻造专精特新“杀手锏” “创新”是打在“专精特新”企业身上的亮眼标签。如何从技术创新的维度提升竞争力,成为众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同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