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将在宏观调控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2022年开年以来,聚焦减税降费、扩支增效、地方债发行等重点领域,财政政策已开始精准发力。 减税降费“先手棋”落子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工具之一,2021年中国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1万亿元。2022年将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从而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新年伊始,多个减税降费政策已经落地。为持续减轻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负担,缓解中低收入群体压力,去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一是将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实施按月换算税率单独计税的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二是…
民营企业既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两年来,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发展支持举措成效如何?记者采访了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相关企业负责人和专家。 强化创新支持、优化融资服务 凭借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小巨人”企业武大吉奥信息技术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从立项到获奖,得益于产学研用的紧密合作。”企业负责人王琳介绍,2013年武汉大学遥感…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日前召开的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就“精准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作出工作部署,显示出提高货币政策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决心和信心。 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形势下,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对于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小微企业量多面广,是经济活力的源泉,也是带动就业的主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大、中型企业PMI均为…
人民银行官网1月1日发布消息称,实施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 一是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二是从2022年起,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 推动普惠小微贷款量增、价降、面扩 2021年12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很大,要围绕保市场主体、应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运用市场化办法加大对中…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申铖)财政部部长刘昆27日表示,2022年将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在27日于北京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上,刘昆介绍了2022年财政工作重点。 他表示,2022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重点把握好六个方面:一是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二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五…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2月27日上午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2年工作。 会议要求,2022年人民银行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
记者从27日召开的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获悉:2021年,人民银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力支持助企纾困,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截至2021年11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6.4%,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3.8%,重点领域、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长中短期供求平衡。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范围显著扩展、程度持续深化、质量大幅提升,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5。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认为,《规划》对于打造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广…
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和各项惠企纾困政策效应持续发挥等因素共同作用下,1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结束连续7个月下跌态势,回升至86.3,比上月上升0.2点,但仍低于去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水平。据调查,在8个分行业指数中,升幅较大的为建筑业和工业指数,降幅较大的为住宿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指数。在8个分项指数中,升幅较大的为综合经营指数和宏观经济感受指数,降幅较大的为效益指数。 “11月份,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没有改变,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的韧性持续显现,发展质…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月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1%。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核心增长引擎,工业稳则经济稳。2021年以来,虽然国内外形势依旧严峻,各方面压力重重,但我国工业攻坚克难,总体保持稳定恢复。 整体延续恢复态势 “从2021年工业运行情况看,两个亮点比较突出。”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认为,一方面,工业经济发展科技底色鲜明。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2.0%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