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印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要点

发布时间:2020-05-21

政策级别:省级

发文部门:

政策主题:创业创新

点赞

收藏

转发

《关于印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解读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 坚持高质量发展。围绕“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共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2. 坚持区域统筹协调。深入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构建以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为导向的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形成“创新一张网、产业一盘棋”的协同发展格局。
       3. 坚持“双自联动”。依托苏南自创区的科教资源和产业集群优势,利用江苏自贸试验区的开放优势和国际化平台,大力支持“双自”联动片区率先开展相关改革试点。
       4.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实现创新政策一体化覆盖、体制机制改革一体化推进。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苏南自创区一体化发展取得突破,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效率大幅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
       二、工作内容
       (一)建立实体化运作的一体化组织工作体系
       1.成立苏南自创区理事会。在省苏南自创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成立苏南自创区理事会,承担省苏南自创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
       2.成立苏南自创区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由规划、产业、经济、科技、管理、金融、企业、法律、生态环境等方面资深专家组成的苏南自创区专家咨询委员会,进一步汇聚各方智慧,助力苏南自创区更好一体化发展。
       3.设立苏南自创区管理服务中心。以市场化模式设立实体化运作的苏南自创区管理服务中心,落实理事会审定的各项部署和重点任务,具体负责苏南自创区重大科技平台和项目实施的管理服务工作。
       (二)一体化建设重大科技支撑平台
       1. 共建重大科学研究设施。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全省重大创新需求,省地合力推进建设一批跨地区、跨学科、跨行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 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依托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相关领域创新力量,积极建设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有效提升区域创新整体水平。
       3. 共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建设,构建“一站式、全链条”的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体系。
       4. 共建创新投资基金平台。依托省政府投资基金,通过与地方合作设立子基金等方式,支持苏南自创区建设等创新驱动发展部署。
       (三)一体化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1. 共同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聚焦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参与实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努力在科技创新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上求突破。
       2. 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发挥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的带动作用,集成苏南各市优势研发力量,共同实施若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有望引领产业变革的重大原创性研究项目,力争取得引领性、标志性的重大成果。
       3. 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围绕“一区一战略产业”布局,聚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优势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采取省与苏南国家高新园区集成联动的组织方式,共同实施一批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4. 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针对苏南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省市协同实施一批能实现重大关键技术原始创新或自主可控、且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着力发展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发展成长性强、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建立一体化实施工作推进体系
       1. 实施创新型园区建设行动计划。突出高新区科技创新主阵地作用,省市协同推动高端资源优先向高新区集聚、高端项目优先在高新区落户、高端人才优先为高新区服务,统筹布局建设一批一流高科技园区。
       2. 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实行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衔接机制,量质并举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3.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强化省市联动和跨市域分工合作,推动各地按照“非排他性”原则,主攻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重点培育具有先发优势的特色战略产业创新集群。
       4. 实施开放型创新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发挥苏南科教资源丰富和开发开放优势,深入推进自创区与自贸区“双自联动”,面向全球集聚高水平创新载体,着力放大金融开放创新效应,搭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合作平台,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贸易,简化研发试验样品出入境手续,抢占资源配置和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5. 实施人才发展一体化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苏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着力构建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
       6. 实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进行动计划。把握苏南自创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长三角一体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要求,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深入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率先落实好中关村“6+4”政策、“科技改革30条”等重大政策,着力在区域协同创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寻求突破。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统筹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在苏南整体区域范围内,从存量优化、增量统筹的角度统筹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创新载体空间布局。
       2. 加大支持力度。通过统筹省科技专项资金扩大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联合地方共同部署实施一批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及平台建设项目,支撑苏南自创区一体化发展。
       3. 加强安全生产。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4. 强化督查考核。健全苏南自创区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自创区建设督查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各级各部门高质量发展实绩的重要内容。
       五、原文链接
       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0/5/13/art_46143_911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