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 刘华益 创新驱动发展中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打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政策组合拳、提升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实施意见》提出要把双创示范基地打造成为融通创新引领标杆,这吹响了推进双创示范基地融通创新的“号角”。
一、加快融通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一)从发展趋势看,融通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科技创新进入大融通时代,学科交叉更加紧密、产业变革深度拓展,产业融合成为新增长点,产业集群的协作日益成为提升区域和创业竞争力的核心。科技创新范式发生变革,平台化、网络化、协作化成为新特征,传统的个体创新已不能满足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应该鼓励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重构产业链、创新链组织形式,推动融通发展。从企业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到国家创新体系,从科技创新到全面创新,需要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打造创新联合体,形成相互依赖和共生演进的网络体系,实现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
(二)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到了加快融通创新发展的重要关口。融通创新能加速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产学研用机构协作,有利于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口罩保供、复工复产,到检测试剂和疫苗的研发,无不反映出强化创新主体协作、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构建体系化创新格局的重要性。特别是当前,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双创示范基地等载体融通创新的聚合作用,可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体系。
(三)从存在不足看,需要解决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的瓶颈制约。当前,我国经济和科技两张皮问题依然存在,产学研用协作程度不足,创新联合体建设还需加强。大企业关键技术“卡脖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初创企业创新产品进入市场难、“赚取第一桶金”难,问题往往都出在融通创新体制不健全上。以双创示范基地为载体,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加速形成创新主体间分工协作、高效协同发展格局,是当前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有力举措。
二、双创示范基地有力支撑融通创新发展
国务院已批复建设的120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包括区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三种类型,涵盖了融通创新各类主体。经过三年发展,各双创示范基地加强相互协作、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资金互通、业务融通、人才流动,初步形成融通创新引领作用。
(一)发挥平台作用提高协作水平。双创示范基地经过3年发展,积极发挥创业孵化作用,已成为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载体,多种创新创业支撑功能日趋丰富完善,提高了双创各主体间的协作水平。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央企搭建各类“双创”平台1251个,同比增加281个。苏州纳米所与中科院22个院所合作共建各类所级载体平台32家,带动苏州本地200多家企业与研究所开展科技合作,累计引进近450个科技型企业落户苏州。汕头华侨试验区打造年产值50亿的华人华侨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为要“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信息参考。吉林大学利用政府、企业、校友等资源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不断优化产学研合作布局,先后成立24个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
(二)探索融资模式推动提质增效。围绕畅通创业企业融资渠道,双创示范基地通过担保、风险基金、专项债券、银行贷款、保险信托等多种方式,缓解创新创业的融资痛点。昆明经开区开展了创业园管理补助专项资金、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举措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河南鹿邑县为符合条件的271名返乡农民工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3252万元。航天科工给予内部双创投资基金、内部双创专项贷款池、内部双创“种子池”专项基金、内部双创信贷等金融支持,并为中小企业和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019年各双创示范基地和12家社会主体共举办105站双创活动,带动项目签约1260个,成交金额285亿元。
(三)加强了企业协同推动大中小融通。大企业创新创业资源丰富、市场耦合能力强,是双创生态体系的主要推动力量。青岛高新区、山东大学、海尔集团三家结合自身特色互补协作打造品牌优势。东南沿海嘉兴、泉州、中山等基地积极引进清华、华中科大、哈工大、复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基地的创新资源弥补自身研发不足。已经逐步形成大企业、大园大所、高中院校、乡村小镇融通创新的发展新格局。中国移动依托八个能力共享平台共同打造集资源聚合、能力共享与渠道开放于一体的能力共享生态,为创业者提供通信领域最新应用场景,打破地区分布等物理属性造成的协同发展障碍,累计汇聚超600万能力开发者,支撑30万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四)构建了双创联盟推动区域交流对话。为更好促进双创示范基地交流,按照双创示范基地区位特点,先后成立了长三角、京津冀和西部地区双创示范基地联盟。2019年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发布了长三角双创生态地图,联通各类服务平台共587家,拥有创业者信息5546位,启动了双创券通用通兑先行先试,探索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双创券通用通兑模式。京津冀联盟由34家来自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组成,推动各双创基地交流互通,增进协调,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西部联盟启动“56创”民族地区双创行动,探索研发孵化高科技项目的矩阵式课程,举办2019国际能源互联网创新创业峰会、双创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等创新创业活动。
三、双创示范基地抓好融通创新的工作建议
推动融通创新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在更大范围内将双创引向深入的重要手段。为加快落实《实施意见》,围绕融通创新特点,建议双创示范基地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
(一)抓关键政策。一是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创新涉企办事流程,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二是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三批56项改革举措推广,持续通过改革推动探索要素融通、主体融通、产业融通发展新模式,将示范基地打造成融通创新的排头兵。三是结合实施国家京津冀、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创新要素资源在相关区域一体化布局。
(二)抓关键主体。一是进一步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开放场景、开放应用、开放创新需求。二是发挥双创区域联盟在资源融通方面的作用,加快成立中部和南部示范基地联盟,推动区域内双创示范基地要素融通,与现有三大示范基地联盟形成协同创新网络。三是建设一批融通发展的创新联合体。探索建立融通创新生态体系,聚焦重点技术发展方向,支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入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建设。
(三)抓关键资源。一是加大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创新型人才享受税收、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综合性优惠措施,为用好人、留住人提供保障。二是要构建支撑融通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与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探索支持创新创业的长期资金。三是以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目标,支持与主要经济体开展融通创新合作,推动建设一批离岸创业孵化、人才交流、海外园区、海外创新中心等对外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