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文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
二、目的
增强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加速安全生产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单点防控向全局联防的转变,提升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
三、目标
到2023年底,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协同推进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增强。一批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建成运行。
四、重点任务
(一)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新型基础设施
1.建设网络监管平台。整合现有安全生产数据、平台和系统,构建企业级和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
2.提升数据服务能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业分中心和数据支撑平台,建立安全生产数据目录。
(二)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生产新型能力
3.建设快速感知能力。打通设备协议和数据格式,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态势感知能力。
4.建设实时监测能力。制定上云实施指南,加快安全生产相关系统上云上平台,实现安全生产关键数据的云端汇聚和在线监测。
5.建设超前预警能力。建立风险特征库、失效数据库,分行业开发安全生产风险模型,实现精准预测、智能预警和超前预警。
6.建设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应急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提升应急处置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7.建设系统评估能力。实现对企业、区域和行业安全生产的系统评估。
(三)深化工业互联网和安全生产的融合应用
8.深化数字化管理应用。支持工业企业、重点园区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中,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
9.深化网络化协同应用。实现跨企业、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联动,加速风险消减和应急恢复,将安全生产损失降低到最小。
10.深化智能化管控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重点行业安全管理经验知识的软件化沉淀和智能化应用,实现安全生产的可预测、可管控。
(四)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支撑体系
11.坚持协同部署。建设多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和监测体系,提升工业互联网服务经济运行监测和工业基础监测的能力。
12.聚焦本质安全。聚焦关键环节,通过应用试点,以海量应用加速信息技术产品创新应用,推动生产工艺、测试工具等工业基础能力迭代优化,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3. 完善标准体系。开发自动化贯标工具,通过贯标推广新技术、新应用,提升安全生产的规范化水平。
14.培育解决方案。坚持分业施策,围绕重点行业,制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业实施指南。
15.强化综合保障。完善国家工控安全监测网络。以试点示范和防护贯标为引领,支持企业工业互联网、工控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应用。落实企业网络安全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