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省发展改革委:江苏“十四五”规划纲要系列解读二:三个关键词,读懂江苏“十四五”科技强省战略

发布时间:2021-04-16

政策级别:省级

发文部门:

政策主题:综合

点赞

收藏

转发

省发展改革委:江苏“十四五”规划纲要系列解读二:三个关键词,读懂江苏“十四五”科技强省战略

3月1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摆在15项任务的首位专项部署。

这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更体现出江苏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深刻领会、对“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方位的全面贯彻。

站在“两个大局”加速演变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的交汇点,江苏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奋力建设科技强省,切实扛起“为全国发展探路”的责任担当?“十四五”规划《纲要》为8000万江苏人民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引。

一个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对此,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说:“江苏创新基础好、制造能力强,完全有条件抓住这关键几年,实现更多领域的并跑领跑。”“关于创新驱动和制造强省建设,这是我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抓手,对现代化建设全局十分重要。”

江苏创新,有目共睹。

回顾“十三五”时期,“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就,创新型省份建设成效显著,南京辐射支撑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矩阵”作用充分发挥,未来网络、“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持续涌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7.8%和46.5%,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8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到2020年,江苏已经基本形成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框架体系,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以上水平。

下一步,江苏如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塑造以创新为核心的系统性竞争优势?

《纲要》提出,江苏要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江苏省实施方案,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模式,打造关键环节抗冲击能力体系,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并用4900多字从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3个方面进行详细部署。

根据《纲要》,到2025年,江苏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保持6.5%左右的年均增速,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17件;到2035年,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水平,建成科技强省。

双轮驱动: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

当前,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史无前例,科技创新成为抵御经济全球化逆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撑。

江苏实体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人才资源富集,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全国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集群,具有开放和创新先发先行优势,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全国一盘棋大格局中,江苏完全有条件、有底气、有能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和自主掌控、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扛起江苏责任、贡献江苏力量。

如何把美好愿景变成落实蓝图?

“未来五年,江苏将坚持‘四个面向’,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形成应对新发展阶段风险挑战的抗压能力和反制能力。”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过利平说。

根据《纲要》,“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围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深化三项改革,全面释放科技创新力: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战略产品牵引、重大任务带动的科研组织新模式,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评价的社会化、市场化和规范化,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深入推进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探索成果转化新路径新模式。

完善人才价值实现机制。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强化人才分类评价导向,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实行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办法和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标准,对优秀青年人才实行举荐制、认定制、长周期考核制,等等。

事实上,释放科技创新力的理念早已深入江苏基层,部分县区一直在这方面先试先行、谋篇布局。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自2007年起启动金鸡湖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把住“高精尖缺”“国际接轨”导向,以“一产业领域、一人才规划、一重点工程”的方式完善引才、留才、用才机制,逐步探索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产才融合”发展新格局。

张家港一贯“自加压力、敢于争先”,2015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探索“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制”,得到科技部高度关注,并在广东、吉林和山东等地高新区、县市形成一定示范和带动作用。“未来五年,我们将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树牢创新核心位置,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突出创新资源集聚,打造协同创新生态,开启‘创新张家港’建设新征程。”张家港市科技局局长赵瑜说。

四大任务:科技强省路线图高点站位、重点突出

立足继往开来的时代方位,江苏不仅要加快从“科技大省”实实在在地转型“科技强省”,更要“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走在前列,这条路到底怎么走?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侃桢表示,《纲要》坚持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积极推动行动化具体化,重点布局了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四大任务:

一是构筑区域创新高地。《纲要》在前瞻引领上突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提出重点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和太湖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高水平建设江苏省实验室。关键抓手上强调大力发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支持南京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苏州创建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具体方式上提出要打造各具特色的一流产业创新载体,进一步发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试验田”作用等。

二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突出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融合,实施重点产业技术攻坚行动,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标志性技术成果。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量质并举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快培育一批集成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优势明显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

四是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深化与创新大国和关键小国等国政府间的产业研发合作,拓展科技创新合作的领域、层次和空间,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提高海外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和对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

“‘十四五’是建设科技强省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省科技系统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扎实落实到科技创新战略规划、任务部署和政策措施之中。”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说,江苏将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大幅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