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2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南京市人民政府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创业创新
宁政发〔2022〕13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工作部署,围绕南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南京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资源为依托,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路径,以拓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先导,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构筑开放多元、安全持久的产业生态,在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先导区“创新体系建设先锋队”“创新产品推广试验田”“创新产业赋能主力军”作用,探索形成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南京模式”。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创新政策持续落地,产业规模稳步扩增,示范应用加速推广,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开放合作不断深化,“五个高地”建设行动成效凸显,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构建新范式。
1.打造产业集聚发展高地。高标准打造5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区,争创1—2个省级以上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培育100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达到30家,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收入超过500亿元。
2.打造政策探索策源高地。探索包容审慎、先行先试、创新前沿的人工智能新政策体系,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竞赛制度,完善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应用推广体系,发展可信人工智能生态,形成有利于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政策环境。
3.打造技术创新引领高地。在宁高校人工智能学院和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实现10个以上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造20个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4.打造场景应用示范高地。围绕电力、石化、钢铁、汽车、建材、服装6大行业和制造、能源、文旅、消费、教育、卫生6大领域,打造100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形成一批优秀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5.打造产业开放合作高地。推动国际国内、长三角一体化和南京都市圈开放合作,高水平举办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品牌活动,打造1—2个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共建10个以上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项目。
(二)阶段目标
2022年,印发《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先导区建设,成立南京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重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摸排一批人工智能重点支撑项目。
2023年,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南京智算中心扩容升级,推动中国(南京)智谷、麒麟科创园、软件谷等重点园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举办全国性的人工智能峰会和竞赛活动,围绕电力、石化、钢铁、汽车、建材、服装6大行业和制造、能源、文旅、消费、教育、卫生6大领域,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
2024年,探索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监管政策、伦理道德、保障保险的研究,引进培养一批领军人才、高层次战略科学家和企业家,创建省级以上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布一批人工智能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建设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一批国际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落地,形成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南京典范。
三、重点任务
(一)体制机制改革行动
1.探索制定人工智能试验性政策。探索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监管政策、伦理道德、保障保险的研究,参与国家人工智能领域有关资质、数据、安全等新规则体系制定,对部分场景人工智能技术试验性应用原则上允许先行先试,营造有利于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对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实行“一企一试”政策,精准服务企业试验性需求,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探索制定人工智能技术竞赛管理办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各行业应用创新及成果转化。实施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加速孵化计划,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大数据局)
2.完善人工智能创新产品推广机制。依托南京市创新产品推广办公室,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布和创新产品推广工作,为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技术产品提供从“0”到“1”的市场机遇。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创新产品供需对接、路演推介、竞赛等活动,组织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帮助人工智能创新产品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快人工智能创新产品产业化。开展人工智能重大创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提高产品成熟度和可靠性。遴选一批人工智能优秀创新产品,重点进行示范推广。(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3.建立人工智能“揭榜挂帅”评选体系。依托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应用场景、服务平台、数据资源等方面支持,鼓励开展训练验证和功能性能比拼。探索规范有序的场景分类促进机制,建立涉及场景征集、审核、发布、对接等全流程管理工作流程,分期分批推出南京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示范项目“揭榜挂帅”清单,分行业应用领域部署不同场景赛道,鼓励国内外有关领域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二)创新体系建设行动
4.建设一批创新平台载体。依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在宁高校和行业龙头企业,支持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平台等创新载体。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搭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对接交流平台,加深横向纵向产业链交流合作。深化基于新产品研发、标准研制、试验验证、应用推广的产业链创新合作,支持建设人工智能对接交流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技术测评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国家级机构设立南京人工智能应用促进中心与应用创新基地,探索与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共建地方场景化试验验证环境,支持企业在公共服务平台上使用人工智能专业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江北新区、建邺区、栖霞区、麒麟科创园)
5.培育一批智能场景和人工智能精准赋能标杆。发挥在宁高校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推进国内外有关领域“链主”企业、独角兽企业、创新型企业共同参与场景建设。围绕制造、能源、文旅、消费、教育、卫生6大领域,深挖场景资源潜力,打造一批优质标杆智能场景。制造领域优先探索工业大脑、机器人协助制造、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智能场景。能源领域积极探索智能电厂、智能电网、综合能源等智能场景。文旅领域积极探索数字艺术馆、数实融合、沉浸式体验等智能场景。消费领域积极探索无人货柜零售、无人超市、智慧导购等智能场景。教育领域积极探索智慧课堂、仿真实训、智慧教研室、智慧校园等智能场景。卫生领域积极探索医疗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临床诊疗辅助决策支持、智慧医院、智能公共卫生服务等智能场景。以典型智能场景带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培育形成一批拳头产品和特色创新型方案供应商。(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
(三)技术产品攻关行动
6.加快基础理论研究。支持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在宁高校人工智能学院和有关学科建设,开展类脑计算、群体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可解释学习认知、量子智能计算等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人工智能有关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提供强有力支撑。(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7.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类脑计算芯片与系统、智能自主无人系统、自主机器学习、混合现实与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科学计算、超大规模算法模型等领域,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在宁高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研发面向云端训练和终端执行的人工智能开发框架、算法库、工具集等,鼓励开发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关键基础软件,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8.加速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产业领域创新。重点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等赛道,支持设立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产业创新重大专项,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全球创新资源协同破题的常态化攻关模式,协同推动未来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四)产业集群壮大行动
9.优化产业集群布局。支持中国(南京)智谷重点发展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芯片和智能软件产业,麒麟科创园重点发展智算产业,软件谷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基础软件,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支持江北新区围绕钢铁、石化、汽车等行业应用,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支持生态科技岛围绕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领域,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岛。围绕芯片、智能软件、开源生态、能源、无人设备、自动驾驶、集成电路等产业领域,制定产业集群培育方案,组织开展产业集群竞赛活动。(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江北新区、建邺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
10.培育人工智能企业梯队。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资源池,强化一对一精准服务,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全国百强企业。加大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培育力度,遴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进入“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培育,持续优化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方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11.推进人工智能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大型企业将优质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开展“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数字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人工智能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聚焦人工智能赋能行业需求和落地场景组织专题培训,做好企业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宣贯及推广,帮扶入选《人工智能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重点对接案例集》。支持大中小企业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等,增强中小微企业创新内生动能。(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五)支撑体系夯实行动
12.加大人才引培力度。深入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将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纳入范围,大力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人工智能领域重点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推进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通过举办人才双选会、设立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训专项基金等方式,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运行运营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畅通“12345”尚贤人才服务热线,推广紫金山英才卡、英才码。(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工信局)
13.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依托人工智能科研机构与重点企业,构建人工智能试验评测环境,搭建人工智能芯片仿真和测试、高性能计算、自动驾驶仿真评测、安全保障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交易代理、企业投融资辅导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人工智能企业与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利用南京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社会治理、智慧城市、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等应用场景,积极开展科研大模型研究和创新应用开发,推动重点产业链智能化升级、加速发展。支持人工智能重点示范平台建设,为科研与应用创新、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提供便捷普惠绿色、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合作搭建境外市场拓展服务供需平台,全面赋能企业跨境出海推广。(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
14.强化标准引领。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将标准作为重要产出指标纳入科技计划实施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争抓牵头制定重要技术标准的先机。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组织牵头制修订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发挥产业联盟、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探索制定和应用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融合的高质量、原创性团体标准。研究制定人工智能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开展人工智能产业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为评估行业发展态势、制定政策措施等提供支撑。鼓励企业转化、吸收、应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积极参与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提高企业标准技术水平和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统计局、市工信局)
15.持续优化生态组织建设。鼓励人工智能重点企业、高校院所共建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成立南京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联盟,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网络,促进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的协作机制。研究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型组织机构建设方案及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指导行业组织和第三方服务促进机构,合力共建创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金融监管局)
(六)基础设施升级行动
16.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聚焦电力、石化、钢铁、汽车、服装、建材6大传统产业,全面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依托电力龙头企业,搭建电力系统的统一基础平台和全流程智能电网。鼓励石化龙头企业建设石化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智能感知与集成平台。支持钢铁龙头企业搭建炼钢过程能耗监测控制平台和废旧钢材智能判级系统。推动服装行业提升研发体系和生产流程智能化水平。推进建材行业智能硬件研发,培育建材重点环节典型应用。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道路设施数字化改造和测试场建设,推进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重点路段应用。围绕江宁区、秦淮区、生态科技岛等板块,建设一系列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示范项目,积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
17.加快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和光纤宽带双千兆网络协同建设,持续优化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体系。依托南京麒麟智算中心和南京江北智算中心,打造集公共算力服务、应用创新孵化、产业聚合发展、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人工智能综合平台。加快国家(南京)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促进网络资源开放共享,在国内率先示范多云交换、工业互联网交换等新型流量交换模式。加强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持续降低人工智能算力使用门槛,消除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算力瓶颈。(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南京通管办、市发改委,江北新区、建邺区、江宁区、江宁开发区)
18.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开放平台。依托集约化建设的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共性技术平台和仿真训练平台,在科研大模型研究、创新应用开发、仿真测试的过程中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算力、算法、算据资源。探索制定数据交易和数据治理规则,引导有关龙头企业建设线上数据集交易平台,实现数据安全汇聚,逐步形成高质量的行业公共开放数据集。通过算法开源和数据开放,打造创新型开发者社区,汇聚海量算法、模型、产品、应用与服务。(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大数据集团)
(七)治理规则探索行动
19.探索人工智能产业治理路径。分阶段探索产业治理路径,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数据跨境流动、数据共享交换等工作,明确人工智能研发、设计、制造、运营和服务等各环节主体的权利义务。依托在宁高校、企业、产业联盟等机构,加强人工智能实践。组织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知识产权、大数据等领域的专家,参与国家治理路径研究,探索创新分级治理机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商务局)
20.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机制。采取分级监管模式,针对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高风险行业领域,加强事前风险防范;对于涉及个人日常消费及服务等风险相对较低的领域,采取基于结果的规制思路,侧重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新技术、新产品分阶段分类管理模式,对萌芽阶段的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采取“试点容错”。(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
(八)开放合作提升行动
21.打造高层次国内合作平台。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部署,加强与上海(浦东新区)、杭州等先导区优势互补,引导形成更大规模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组织先导区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举办跨区域人工智能主题会议、展示交易论坛、技术竞赛等活动,积极推进跨区域交流合作。支持搭建全国性人工智能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对接交流平台,鼓励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应用创新和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投促局)
22.打造高端化国际开放平台。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交流对话,推动制定全球人工智能伦理规则,持续提升算法规则、数据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治理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举办国际会议、国际论坛等活动,依托各类论坛、会议打造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吸引外商投资企业、国际专业人才入驻,促进全球创新合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投促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在市产业链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先导区建设重难点问题。建立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任务,定期沟通协调,形成省市一体化协同推进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的合力。落实工信部重点工作,定期报送先导区发展信息、提供发展经验案例。建立市区联动推进机制,支持各区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
(二)强化要素保障。深化场景开放,建立创新算法与应用场景的对接共建机制。加强人才引培,落实国家、省市重点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和创业服务机制,完善多学科跨界融合、多主体参与合作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落实财税优惠和补贴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整合现有基金向人工智能领域倾斜,引导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市区联动配比、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共同支持的投入机制。
(三)强化考核评估。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先导区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工作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建立目标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建立定期汇报和动态调整机制,健全项目推进督导机制,确保实施方案各项任务不断优化、扎实落地。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舆论媒体资源,宣传南京人工智能先导区建设新进展和新成果,加大对典型特色亮点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完善优秀企业、示范项目、应用标杆的宣传激励机制,凝聚全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
【图解】图解: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
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