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03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
常政办发〔2022〕93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常州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此件公开发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1〕54号)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22〕49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眼服务“532”发展战略实施,以交通强国建设为统领,以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为目标,以发展多式联运为抓手,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促进运输组织模式创新,推动技术装备升级,营造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环境,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铁水并举”“以水为主”的运输方式,打造物流综合成本“洼地”和运营效率“高地”,全面助力常州高标准打造长三角现代化物流中心。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市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基本实现多式联运基础设施“一体衔接”、联运线路“一网联通”、运输信息“一站互享”、联运规则“一单到底”、发展环境“统一有序”,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水路和铁路为主的发展格局。至2025年,水路、铁路货物运输量分别达到5603万吨和167万吨,营运货车和货船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3%;开行海铁班列实现每天达3班,开行3条以上公铁联运线路和1条以上江海河联运示范线路,培育形成1个以上全程负责、一体化服务的龙头骨干多式联运经营人,其中外贸集装箱运输结构优化至公路50%、水路40%、铁路10%,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力争降至11.2%,综合交通运输效能明显增强。
二、通道设施提升行动
(一)畅通高等级航道网。加快未达标省干线航道整治建设,续建芜申线溧阳城区段航道整治工程,推进德胜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优化市域通江达海高等级内河航道体系,并同步做好支线航道扩容升级工作。提升内河航道关键节点运输能力,续建德胜河魏村枢纽扩容改建工程,畅通高等级航道网络。(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参与,各辖市、区政府和常州经开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辖市、区政府和常州经开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二)提升干线铁路运输能力。加快干线铁路规划建设,全力启动常泰铁路常州段建设,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和连镇铁路南延规划建设,重点规划常州南站高铁物流中心和金坛站高铁物流中心,大力开展高铁快运、高铁快递等铁路货运业态,形成覆盖扬州、镇江、马鞍山等地区的高铁物流中心。按照省政府总体部署,启动新长铁路扩能改造前期研究工作,完善公铁运输接驳功能,提高普货铁路服务效能。(市交通运输局牵头,中铁上海局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经营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三)加快多式联运枢纽布局建设。充分发挥常州公铁水空高度集聚优势,紧密结合两湖创新区功能布局特点,加快构建覆盖全域物流枢纽体系。北部地区以长江港、空港为重点,推进录安洲港区扩容,建设集装箱ICT场站,并加快空港产业园与常州奔牛机场融合联动,提升国际航空货运效能。中部以铁路货场和内河港为重点,加快常州东货场改造提升,规划建设奔牛铁路货场,推进东港集装箱ICT场站及相应通关一体化设施设备建设。西、南地区以公路港、公水联运枢纽打造为重点,在金坛、钟楼、武进南打造以服务内陆高效能运输为重点的“现代公路港”,在溧阳打造溧城西公水联运枢纽。同时,围绕重点产业基地,支持在工业集中区(园区)建设与制造企业紧密配套、有效衔接、仓配前置的公共外仓,打造面向产业集群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的物流驿站。(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牵头,中铁上海局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经营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海关、交通产业集团、常州机场、综合港务区参与)
(四)推进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建设。根据城市产业空间、综合交通枢纽及干线公路网布局特点,优化提升G312、G346、G104、S122、G233等区域货运通道,畅通铁路站点、港口、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内部集疏运道路,打通枢纽运输瓶颈。鼓励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及粮食储备库接入支线航道、铁路专用线。(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牵头,中铁上海局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经营部、市工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五)优化集装箱还箱点布局。在常州港、常州内河港主要港口、铁路物流基地、综合货运枢纽、现代公路港,优化布局内外贸集装箱还箱点,加强与国际干线船公司、上海港、宁波港等国内外知名港航企业的合作,推动建立全市统一调度的集装箱循环共用系统,降低空箱调转比例。推动港口和铁路堆场互用,海运箱和铁路箱互使,引导海运箱上路,推动铁路箱下水,实现“一箱到底、循环使用”。(市发改委牵头,中铁上海局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经营部、市工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三、组织模式优化行动
(一)优化多式联运运营线路。深化与上海港、宁波港海铁联运合作,加密常州港—上海港班船,推动“陆改水”业务,做大做强常州至上海芦潮港集装箱海铁联运,有效降低外贸运输成本。推进中欧班列扩能增效,加强与上海、兰州铁路部门沟通,争取开通“沪常欧”“常兰欧”等铁路班列。开辟常州南下新通道,争取开通常州至东盟地区的铁路线路。加强与上海港、太仓港间联系,推进常州港与马士基、达飞、中远等国内外知名航运公司合作,提升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竞争力。加快推进东港—上海港、金坛港—太仓港、溧阳港-太仓港等集装箱运输航线,提升集装箱河海航运网络。至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稳定的多式联运示范线路,积极开行常州至昆明、成都、哈尔滨等方向的公铁联运线路3条,开行常州至上海方向的江海河联运示范线路1条。(市交通产业集团、综合港务区、中铁上海局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经营部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国资委、海关、海事局参与)
(二)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充分挖掘铁路常州站场站和线路资源,创新“外集内配”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模式,探索“轨道+仓储配送”的铁路城市物流新业态,积极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鼓励多式联运企业探索建立多式联运专业化设备的共享、共用、共管平台,探索发展集装箱、半挂车以及托盘等多式联运设备的租赁业务。(市交通运输局、邮政管理局牵头,中铁上海局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经营部、市发改委、商务局、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三)加强多式联运市场主体培育。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引育一批现代化国际物流企业,依托常州物流集团公司,形成包含基础性物流设施、信息交易服务和商务配套服务等综合性物流服务运营平台。(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国资委牵头,中铁上海局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经营部、市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四)推进运输服务规则衔接。以水运和铁路衔接为重点,按照省政府总体部署,推动建立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规则协调和互认机制。深入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以集装箱标准化货物单元为重点,探索推行协调互认的单证规划和服务规范,实现“一次托运、一张单证、一次结算、一单到底”的“一单制”多式联运全程运输。推广应用电子运单、智能化匹配、网上结算、线上通关等新技术,提升多式联运全程运输数字化水平。(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海关、邮政管理局、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五)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水平。深入推进常州多式联运信息化平台建设,整合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物流信息,开发多式联运服务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加强与省级部门衔接,接入省多式联运相关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与上海港、西安陆港等枢纽信息互联互通系统,打通常州对外贸易信息通道。加强与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和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相互衔接、相互支持,构建完整的交通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常州交通物流发展向智能化转型。实现货物运输动态跟踪和实施查询,配套仓储、配送、运输、保险、金融等物流辅助系统,加快海关监督与综合保税区通关业务的无缝衔接,完善区域间交通物流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拓展综合物流增值服务功能,进一步延伸供应链服务。(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商务局、海关、海事局、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四、运输结构调整深化行动
(一)推动大宗货物“公转水”“公转铁”。推动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充分利用已有支线航道、铁路专用线能力,逐步将大宗货物运输转向水路或铁路运输。加强港口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煤炭、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管理,至2025年,常州港的煤炭等大宗物资集疏港基本实现由水路运输。开展运输结构调整监测分析,跟踪监测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运量变化、多式联运发站状态等相关信息。(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牵头,中铁上海局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经营部、市工信局、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二)大力推进集装箱运输。结合奔牛铁路货场规划建设、铁路东货场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海铁联运效能,及早将海铁联运发送能力稳定至2班/日以上。推动建立上海港(常州)集装箱集散中心,创新沪常快速通关模式,开展“沪常通”试点,实现沪常两地物流服务一体化。加快江(河)直达和江海河联运发展,充分考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集聚特征,推进建设常州港锂电池专用堆场,在溧阳港、金坛港建设锂电池内河集装箱运输专用通道。完善常州站、常州港、东港等场站集装箱设施资源循环共享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合理布局建设公共还箱点,实现“一箱到底、循环共享”。(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牵头,中铁上海局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经营部、市工信局、海关、海事局、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五、装备升级改造行动
(一)加强联运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推广应用多式联运运载单元、快速转运设备等集装化、厢式化、标准化装备。加大35吨敞顶箱使用力度,探索建立以45英尺内陆标准箱为载体的内贸多式联运体系。推动标准化托盘(1200mm×1000mm)在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中的应用。鼓励建造、改造64TEU以上内河集装箱船舶,重点发展120TEU集装箱、200TEU滚装/集装箱多用途船舶。积极推广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库,加快普及“信息系统+货架、托盘、叉车”的仓库基本技术配置,推动平层仓储设施向立体化网格结构升级。(市发改委、工信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海关、海事局、邮政管理局、交通产业集团、中铁上海局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经营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提高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鼓励港口、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等运输装备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大货运车辆(船)适用的LNG加气站、充(换)电设施、岸电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港区、厂区短途运输和固定线路运输等场景示范应用新能源重型卡车。引导企业规划和建设绿色仓储新设施,推动企业对旧有的仓储设施实现绿色化升级改造。(市工信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海关、海事局、邮政管理局、交通产业集团、中铁上海局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经营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市场环境统一开放行动
(一)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结合省政府总体部署,配合做好地方铁路、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装卸、堆场收费,明确线路使用、管理维护、运输服务等收费规则规范工作,严格落实铁路专用线领域收费目录清单和公示制度,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积极参与运输计价规则、包装与装载要求、安全管理等地方性标准规范编制。(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牵头,中铁上海局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经营部、市海关、海事局、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二)创新多式联运合作机制。推动交通运输、商务、海事、海关等部门多式联运政务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推动与上海港共同探索和创新港口一体化监管模式,完善一体化通关模式,设立海关监管点,实现洋山港与常州港“联动接卸,视同一港”的通关运作模式。(市交通运输局牵头,中铁上海局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经营部、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海事局、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七、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一)强化组织协调。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和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要统筹推进全市多式联运和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和常州经开区管委会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一区一策、一港一策、一企一策”要求,制定本地区推动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健全责任体系,出台配套政策。(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参与)
(二)完善财政等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层面运输结构调整、多式联运相关的支持优惠政策,争取部省级层面对多式联运相关工作的资金倾斜,研究制定并出台常州内河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及货运航班培育发展扶持办法,探索研究大型工矿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公转铁”“公转水”的鼓励政策。(市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牵头,中铁上海局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经营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海事局、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三)严格督导评价。建立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动态督导评价机制,加强对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和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推进落实情况的督查评价,定期通报全市运输结构调整进展情况;要建立健全动态评估机制,加强对港口、物流园区、工矿等企业的督导评价,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和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运输结构调整的监测分析,按季度总结形成工作情况报告,并填写《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监测分析表》,于每季度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报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工信局、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参与)
(四)做好政策宣传。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的宣传报道和政策解读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运输结构调整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参与)
附件:
1.常州市运输结构调整重点目标与工作任务分解表
2.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监测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