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发布时间:2022-08-12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盐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

点赞

收藏

转发

盐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能,加快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以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应用为牵引,以“数实融合”为重点,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聚力打造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数字产品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四大数字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康养、数字文旅等一批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多领域数字化转型,着力构建“1+4+N”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发展,助力四个“绿色盐城”建设,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4年,数字经济成为驱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产业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水平明显增强,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蓬勃发展,打造全省数字产业新兴增长极、长三角数字治理示范高地。

1.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产值规模突破3500亿元,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占据价值链中高端的头部企业,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数达1000家以上。

2.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到2024年,实现全市工业规上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围绕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数字化转型需求,打造一批示范应用标杆,累计培育推广100个省级数字化应用场景、实践案例及解决方案,建成20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和示范智能车间(工厂)。

3.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到2024年,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法治保障的数字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建成“城市驾驶舱”项目,实现城市治理“全域感知、高效处置、协同指挥、一网统管”,打造无处不在、优质普惠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4.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到2024年,5G网络覆盖广度和应用深度全面提升,累计建成1.5万个5G基站,市级以上工业园区5G、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累计建成3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突破2万架,创建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

二、主要行动

(一)数字核心产业提升行动

1.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能级。打造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数字产品制造业集群,聚焦光伏组件(含电池片)、光电显示、印制电路板、精密结构件等领域,强化产业链培育,力争到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打造国内光伏制造业发展标杆,顺应组件及电池片迭代升级、高端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效电池片和组件,提升浆料、背板、胶膜和逆变器等配套部件供应能力,推动光伏全产业链布局和集群化发展,打造全国综合产能最大的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推动精密结构件产业规模化发展,依托龙头骨干企业持续扩大精密结构件生产规模,加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兴领域的精密结构件产品布局力度,着力提升模具设计、CNC装备制造和维修配套服务能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具有影响力的精密结构件制造基地。推动印制电路板产业高端发展,大力发展封装载板、柔性线路板、高密度互联板等高附加值产品,持续壮大中高端印制电路板产能,积极向上游覆铜板、加工设备和下游贴片组装、终端产品环节延伸,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光电显示产业聚焦行业前沿发展方向,加大显示面板和显示模组龙头企业招引力度,鼓励市内现有背光模组、显示模组企业通过加入国内显示面板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加速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布局发展集成电路、5G通信装备、汽车电子、基础电子元器件等产品,持续做大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内容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单独列出〕

2.培育壮大数字技术应用业。按照“数实融合”发展导向,以23条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聚焦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4大领域,培育壮大数字技术应用业,打造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车联网产业,抢抓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建设契机,完善智能车辆、信息交互、基础支撑等细分领域产业链,全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在江苏和长三角地区形成产业特色明显、协同效应突出的车联网产业链。工业互联网产业,以软硬兼备的平台解决方案开发为重点,加强新能源、钢铁、节能环保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鼓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打造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10个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打造10家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大数据产业,持续推进大数据产业园、华为鸿蒙科技创新园等载体建设,加快发展云计算、数据服务、数据应用等领域,招引培育数据处理企业主体,建设数据采集、清洗、标注、交易、应用为一体的基础数据服务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大数据应用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加快推进中国(盐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促进传统外贸和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拓展外贸新动能,利用外贸出口基地产业集聚效应,形成“基地+跨境电商”的外贸新模式,促进我市外贸优进优出、转型升级。(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新兴产业。聚焦科技前沿领域,大力发展超算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数字产业。推进超算应用产业发展,围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整合技术、数据、算力等资源,定制开发包含算力建设与运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超算国产软硬件生态系统。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范,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及产品,突破一批创新产品,推出一批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进应用案例,开发一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培育招引提供区块链定制化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服务企业,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创建省级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市工信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制造业数字化赋能行动

4.全面推进企业“智改数转”。深入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分层分类实施诊断服务,每年实施1000项“智改数转”项目。聚焦场景、车间、工厂、园区四个维度,每年创建100个“智改数转”示范工厂(车间)、推广100个智造场景,每年遴选发布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突破智能制造国家级示范工厂、全球灯塔工厂。实施星级上云企业培育工程,支持基于云端推广低成本、模块化数字化解决方案,每年培育300家省星级上云企业。加强技术服务支撑,建强“智改数转”服务商资源池,招引优秀服务商落户,构建多元化、本地化服务支撑体系。(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每年组织开展规上企业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成熟度等线上评测,摸清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问题。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提出针对性、指导性的解决方案,形成“智改数转”实施路线图。引导重点装备产品智能网联化迭代升级,到2024年累计新增10个省首台(套)重大智能装备。支持建设供应链数字化协作平台,贯通品牌、物料供应、生产加工、营销等产业链环节。(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加快推动产业园区数字化提升。鼓励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围绕本地特色产业集群,搭建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园区大脑”建设,利用数字技术全面提升运行管理、产业服务、运营决策能力,高效赋能园区企业数字化发展,高标准建设智慧园区。支持重点园区与平台企业探索联合运营模式,在技术、数据、平台、供应链等服务供给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到2024年,实现开发区数字化功能服务全覆盖,着力突破“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市商务局、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

7.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打造智慧物流集聚区;支持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金融产业数字化升级,推进智能银行建设。打造高品质数字生活服务场景,布局建设一批数字商圈、智慧旅游、数字康养、智慧出行等高品质数字生活服务示范场景,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发展特色化平台经济,支持工业、农业、物流、贸易等领域垂直电商平台与综合平台错位发展,梯度培育数字商务平台载体,加快数字商务发展,争创10个省级数字商务企业。(市发改委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文广旅局、市金融监管局、盐城港集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促进农业数字化提升。深化数字技术在农业发展全领域融合应用,加快农业数字化赋能,构建农产品数字化流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完善仓储物流、项目孵化、人才培训、营销策划等配套服务,构建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服务及支撑保障体系。提升“盐农云”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能级,加快基于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及应用,拓展农业分析决策、农机作业、农情监测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全产业链数字技术应用,争创10个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广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培育超过8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开启社交营销、“云逛街”等云端零售新模式,激发智慧零售活力,加快培育无人经济、共享经济、微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争创国家级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发挥长三角(东台)康养基地等重点项目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布局一批综合型智慧康养产业项目。加快数字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在精准医疗、疾病筛查等方面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发展数字文旅产业,支持东台西溪影视基地建设,加快融媒体中心、创意经济等业态发展,迭代升级盐城智慧文旅平台。(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数字政府加速建设行动

10.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依托“江苏政务服务(苏服办)”,围绕个人事项和企业经营全周期服务,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联办和“秒批秒办”,持续开展“好差评”管理。以数字技术助推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探索“一业一证”等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新途径。推动“我的盐城”App二期建设,深化“盐企通”服务平台建设,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市行政审批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大数据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推动城乡治理数字化。按照管理科学、平战结合的思路,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一网统管”体系,整合接入12345、数字城管、网格化等平台,打造城市综合管理现代化运行指挥中心。完善市“互联网+监管”系统,构建覆盖市县乡三级监管事项体系。探索警网融合治理模式,健全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市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加强各类传染病、慢病动态监测,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疾病谱变化监测分析。聚焦医疗服务监管、卫生综合监督、医疗卫生行业信用管理等重点领域,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卫生健康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平台,实现污染防治实时调度、全程跟踪。加强经济运行综合监测分析,提升政府经济调节数字化水平。推动各类应用与“城市驾驶舱”项目联动开发,深化场景分舱建设,提升“城市驾驶舱”应用实效。〔市委政法委、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大数据管理局)、市公安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卫健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2.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推进智慧校园及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化“互联网+人社”,努力建立标准化、一体化、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打造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推进定制化公交出行服务,实现交通出行“一掌通、一码行”。建设文旅智慧服务,实现全市文旅资源数字化、文旅工作智慧化、公众服务“一键通”、行业监管全覆盖。依托卫生健康分舱建设,形成卫生健康信息传输“一张网”,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卫生健康”,实施数字医疗服务工程、中医药数字化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数字化能力提升工程、“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数字赋能工程,推进“一键呼救”服务,加快构建防、治、康、养数字化服务体系。加快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医保电子凭证、医保公共经办业务、个人信息查询等应用建设,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交通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交投集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3.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印发实施《盐城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推动将数据共享的完整性、时效性作为确定项目建设投资、运行维护经费和验收的必备条件。落实首席数据官(CDO)和超级数据员制度,加强数据供需对接。按需整合教育、社保、交通、医疗、水电气等行业数据,建设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高质量主题库、专题库。完善公共数据开放目录,加快推进教育、交通、公共信用等重点领域高价值数据有序开放。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探索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市工信局(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交通局、市卫健委、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信息基础设施升级行动

14.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持续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在城市及重点乡镇进行10G PON光线路终端设备规模部署,不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优化人口集聚区、重点园区和重点行业5G深度覆盖,持续推进农村700MHz建设。统筹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及终端IPV6改造,拓展电信及广电运营企业IPV6产品和用户。推进数据中心、工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网络能级、算力能级和设施联通性。支持工业企业运用5G、时间敏感网络、边缘计算等技术改造企业内网,提升生产各环节网络化水平。(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盐城通管办、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铁塔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建设融合型智能化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治理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物联感知基础设施规划部署,统筹全市各类感知终端建设,构建重点部位高效感知节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智能水网监测体系,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等重点领域风险监测网,实现系统风险及时感知、预测预警和高效处置应对。推动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基础平台建设,拓展在城市更新、城市安全、市政建设等领域应用。发展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推进交通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赋能的各类支撑平台建设,推动公路、水运等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推进能源与信息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泛在互联、智能感知的城市级物联网,打造城市数字孪生体。(市发改委牵头,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数字科技创新攻坚行动

16.加速数字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关键环节的重点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鼓励承接科技重大项目,加强共性技术研发。通过“双向征集、双向推送”,促进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和企业的技术需求之间的共享对接。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校地、校企融合发展,推进成果转化和企业加速培育。举办数字经济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推介我市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技术需求等情况,集中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建设数字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电子信息、光伏组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一批省、市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多层次、多领域协同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研发平台,加快润阳悦达光伏高效电池研究院、天合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引导各县(市、区)政府、国企平台和龙头企业主动与知名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对接,在上海等地共建离岸科创中心,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数字经济生态优化行动

18.强化开放合作。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数字经济高地,组织举办数字经济招商推介活动,突破一批世界500强、国际国内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等优质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围绕打造数字经济“1+4+N”产业体系,紧盯产业链细分领域和关键节点,突破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打通产业链堵点,连接产业链断点,加快形成由点到面的集群效益。抢抓RCEP正式实施、中韩建交30周年等机遇,依托中韩(盐城)产业园等载体平台,深化与日韩、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提升盐城数字经济对外合作开放水平。每年招引10亿元以上数字经济产业项目不少于10个,力争在百亿元级重特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9.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编制年度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清单,按照前期、在建、投产三个阶段,实行节点化分类推进,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加快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统筹国有企业数字资源、数字技术和数字资产,发挥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政务数据资产创新应用、信息化项目开发运营、数字产业投资发展为重点发展方向,推动市大数据集团实体化运作。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数字经济小微企业“升规入库”,筛选一批市场景气度高、效益好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培育一批数字产业领域、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和数字化治理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壮大数字经济规上企业规模,到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数突破1000家。(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建设数字经济特色载体。围绕区县创特色、园区有聚焦、市区显亮点、产业树标杆,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数字经济特色园区。依托盐城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盐南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亭湖电子信息产业园、东台经济开发区、市开发区光电产业园、建湖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射阳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重点园区,打造一批数字产业专业园区载体,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层级,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到2024年,建设10个产业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龙头企业主导、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1.积极引育数字人才。依托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加快引进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团队、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鼓励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增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专业型人才培养。开展一批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支持职技院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招生规模等方面向数字人才倾斜,培养“数字工匠”专门人才。鼓励支持本地龙头企业、事业单位及第三方机构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各类管理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培养数字思维,提高数字素养,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管理型人才培养。(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数字安全防护保障行动

22.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强化落实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加快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强化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健全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事件预警通报机制,提升网络安全应急指挥、协同处置和攻击溯源能力。常态化开展电信、金融、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等重要行业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强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持续开展盐城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市委网信办牵头,市工信局、市公安局、盐城通管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3.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围绕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交换、使用、销毁等各环节,明确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责任,提高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法治化水平。落实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推动数据使用者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探索制定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目录,强化敏感数据监测与保护,开展重要数据备案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认证等工作。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常态化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强化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共享等环节安全管理,重点加强对个人生物特征、医疗健康、金融账户等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常态化防范打击网络黑客攻击、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敏感信息保护政策宣传贯彻。(市委网信办牵头,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盐城通管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4.加强数字应用监管。贯彻落实电子政务安全相关政策法规,优化健全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实施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支撑平台、互联网安全接入与防护、灾难备份中心等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工程。强化政府监督管理责任,推动和指导行业互联网平台运营企业及应用企业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要求。加强数字经济反垄断,依法查处社会反映强烈的垄断行为,强化重大典型垄断案件警示震慑效应;严厉查处收集公共场所违法违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等行为,加强对算法画像、大数据杀熟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执法,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优化数字经济环境。(市委网信办牵头,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25.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盐城市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市领导担任副组长,市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负责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数字经济培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7个专项行动组,具体负责数字经济培育发展的各项工作组织推进,其中市工信局牵头负责数字核心产业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组,市工信局(大数据管理局)牵头负责数字政府加速建设专项行动组,市科技局牵头负责数字经济科技攻关专项行动组,市发改委牵头负责数字基础设施强基专项行动组,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数字经济人才引培专项行动组,市委网信办牵头负责数字安全筑盾护航专项行动组。(市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6.强化政策支持。统筹市级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加大对数字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出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政策。以“应用场景换产业,市场开放换产业”,鼓励行业龙头参与我市数字经济场景建设,提升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质态。创新投融资方式和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大数据集团和黄海金控牵头成立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成立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子基金,积极引进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等风投基金,为数字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夯实资金保障。(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金融监管局、盐城银保监分局、黄海金控按职责分工负责)

27.加强监测考评。按照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统计局等部门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苏政办发〔2022〕52号)文件要求,建立全市数字经济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市统计局每季度发布全市数字经济统计指标数据情况,强化产业发展预警与引导,加强指标动态跟踪,提高数字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全市综合考核体系,建立交办督办机制,定期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定期通报,加大问责力度。(市统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8.营造发展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论坛、讲座、培训活动,加强政策解读,提高社会各方面对数字经济的参与度。强化全民数字教育,在中小学开设数字经济相关科普讲座,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面向各级党政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广泛开展数字经济专题培训。强化主流媒体宣传,广泛宣传发展成效,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扩大盐城数字经济影响力,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社会氛围。(市工信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

1.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2.全市数字经济重点项目表

附件: 附件1-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