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8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
一、目标要求
到2027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升级全覆盖,累计培育5000家智能工厂,推广300个“AI+先进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完成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任务。
二、重点工作
(一)推进智能工厂梯度建设
1.普及基础级智能工厂。到2027年,每年培育1800家达到基础级智能工厂标准的企业,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达60%、智能车间全覆盖。
2.培育先进级智能工厂。到2027年,每年培育450家达到先进级智能工厂标准的企业,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达15%,累计入选省先进级智能工厂500家。
3.提升卓越级智能工厂。到2027年,每年培育150家达到卓越级智能工厂标准的企业,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达5%,累计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5家。
4.选树领航级智能工厂。到2027年,每年培育30家达到领航级智能工厂标准的企业,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达1%,累计入选国家领航级智能工厂2家左右。
(二)扩大智能化改造覆盖面
5.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到2027年底,创新型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初始级及以上转型全覆盖,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实现规范级及以上转型全覆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集成级及以上转型全覆盖。
6.推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改造。探索集成电路、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链式”转型模式。到2026年底,完成国家试点任务;到2027年,每年跟踪服务100个智能化重点项目,培育20家数字化转型“链主”企业。
7.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园区。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应用,推动物联网终端及网络IPv6升级改造,畅通园区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三)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先进制造业
8.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头部企业,打造智能制造场景矩阵。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创新中心、数据采集实训中心、联合创新实验室建设。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推广社区,鼓励开发行业模型,培育工业智能体。到2027年底,累计打造100个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案例、推广100项优秀智能产品。
9.推动智能装备创新应用。推进先进传感器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鼓励企业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检测装备。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机构发展。
10.促进工业软件创新迭代。支持行业重点企业研发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及解决方案。到2027年底,累计培育15家优秀工业软件企业、推广30项优秀产品及首版次软件、完成1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更新。
11.发展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动龙头企业与系统集成企业、软件装备企业联合开发标准化模块化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基于人工智能打造人、信息系统、物理设备高效协同的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每年组织发布10大案例。
(四)提升数据要素驱动力
12.构建全域数据采集能力。以“设备全连接、数据全采集”为目标,构建覆盖“人机料法环”的物联感知网络。推动企业建立数据治理规范,制定设备编码、数据标签及质量标准。
13.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鼓励企业构建“数据—知识—决策”闭环。支持工业大数据平台、数据标注基地、具身智能训练场、语料服务商建设发展。
14.打通智能制造核心脉络。聚焦工业制造离散工艺全流程,实施端到端生产数字化重构。支持企业引入生产执行系统,鼓励部署SCADA等系统连接设备层,推动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物理产线配置。
(五)强化网联协同能力
15.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双跨”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建设,滚动培育10个重点平台。到2027年底,累计培育省企业级平台30个、行业和区域级平台20个、“双跨”平台5个左右。
16.打通供应链数据协同链条。推动供应链“需求—计划—履约”全链路协同。引导企业对内集成ERP、WMS、TMS等系统,对外搭建供应商协同门户。
17.升级网络基础设施。深化企业内外网络建设,加快千兆光网和5G网络覆盖,分阶段推进万兆光网和5G-A技术商用,打造“万兆园区”。支持建设5G工厂。到2027年底,70%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万兆园区”。
(六)完善数字化服务体系
18.建强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聚合100家优质软硬件服务商,建强10个左右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打造市级智改数转网联公共服务平台,构建“1+10+100”服务商体系。鼓励建设国家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每年开展100场供需对接、政策宣讲等活动。
19.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估。常态化监测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水平,每年组织1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开展自评估。到2027年底,累计形成和推广300个“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与解决方案,跟踪服务600个轻量化智能化项目。
20.增强先进算力服务能力。推进集中低碳的智算项目,建强城市算力中心统筹调度能力。推动算力、运力、存力协同发展,鼓励发展边缘算力。到2027年底,全市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达7万架,智算规模超6EFlops,总算力超7EFlops。
21.提升工业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每年举办不少于1场安全培训及攻防演练。到2027年,累计推出优秀解决方案不少于10个,培育安全防护星级企业不少于20个。
22.加快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智改数转网联专家库。支持高校建设智能制造实习实训基地、产业学院。支持培训机构加大制造类、数字类职业技能培训供给,每年开展培训分别达1.5万人次以上。
注:摘要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