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

【解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主要内容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主要内容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深化“两聚一高”实践,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制造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制造业增加值达3.5万亿元、规模约占全国1/8,贡献了全省34.5%的地区生产总值、39.1%的税收,6个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中胜出、数量全国第一。

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37.8%和46.5%,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8.0、6.4个百分点,七大高耗能行业营收占比由31.6%下降到28.6%,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去产能任务。

制造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左右、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占全国1/8,高新技术企业达3.3万家。

制造模式加快转型。建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2家、智能车间1307家,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86家、标杆工厂95家,5G基站基本实现全省各市、县主城区和重点中心镇全覆盖,企业两化融合指数达63.2、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

骨干企业支撑有力。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48家,超千亿元企业12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0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74家。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制造强省建设部署要求,聚焦自主创新、融合赋能、绿色集约、提质增效,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培育为引领,着力提升江苏制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争当表率,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践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自主创新,开放合作。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以创新引导需求、驱动转型、优化供给、保障安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

质效优先,生态友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效优先、绿色发展,着力优化制造业供给结构,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升级,加快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程度释放和激发企业活力,加强规划引导、行业指导,提升产业治理能力。

系统推进,彰显特色。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全省制造业发展,促进科技、金融、人才与制造业协同,形成全省上下联动、各地特色彰显、产业生态完善的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全国的领先地位巩固提升,实现创新高水平、制造高效率、供给高品质、结构更优化、区域更协调、环境更友好的高质量发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国际一流自主品牌领军企业不断涌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35年,全省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全要素生产率、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制造业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更加协调,有力支撑我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基本稳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8.5%、42%。

创新引领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2%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达12%。

数字转型铸就新动能。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7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以上。

绿色发展达到新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降低17%,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20%。

壮企强企取得新成果。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6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000家。

三、发展重点

聚焦新兴领域、突出特色优势,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64个细分产业领域,全力打造1个综合实力国际领先、5个综合实力国际先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10个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括: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集群、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集群、物联网集群、高端新材料集群、高端纺织集群、生物医药集群、新型医疗器械集群、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集群、信息通信集群、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集群、高端装备集群、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集群、节能环保集群、绿色食品集群、核心软件集群、新兴数字产业集群。

四、主要任务

(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链。以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为导向,实施卓越产业链打造、重点产业焕新工程,锻造优势产业长板,补齐产业基础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二)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企业自主创新升级工程,提升重点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三)开创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智能制造新图景。坚持系统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变革,打造制造业全面数字化转型江苏样板。

(四)建设低碳清洁可持续的绿色安全制造新体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全省制造业绿色安全发展方式。

(五)培育享誉全球的“江苏制造”名企名牌。引导企业立足创新、追求卓越,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壮企强企工程,弘扬企业家精神,重视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领军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形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聚高地。

(六)形成特色彰显融合协调的区域产业新格局。强化全省制造业发展“一盘棋”,因地制宜发挥基础优势,彰显产业特色,深度协同共建集群和产业链,支持沿江、沿海和苏北三大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增强全省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为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贡献江苏方案。

(七)塑造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持续推进制造业全方位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新空间,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县(市、区)为重点,组织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

(二)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行动,对标国际一流,打造我省营商环境升级版。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政企沟通渠道。

(三)保障发展空间。加强与国土空间等规划对接,引导各地开展工业用地区域和红线划定,加强工业用地用途管制,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实行产业用地准入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存量用地盘活,推动低效用地“腾笼换鸟”。

(四)建设人才队伍。围绕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编制人才图谱和需求目录,在海外人才引进、“双创计划”、“333工程”中提高制造企业人才比重,制定实施产才融合三年行动计划,培养壮大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水平工程师人才队伍,更加重视本土人才培养。

(五)强化精准支持。推动产业政策从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支持各地探索创新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惠企政策,提高政策获得感。加大省政府投资基金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设立重点产业链专项基金。

(六)弘扬制造文化。挖掘制造文化内涵,弘扬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诚信精神,推进制造文化进校园,定期召开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表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