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7
政策级别:省级
发文部门: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江苏省财政厅
政策主题:创业创新
各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财政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强化海洋科技创新,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根据《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江苏省自然资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现就2023年度省海洋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向
1.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
开展海域、海岛、海岸带等区域的多维、多尺度、多层级应用的海洋数据获取、海洋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等技术研究。
2.海洋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针对海岸侵蚀、坍塌等海洋地质灾害,风暴潮、海浪等海洋动力灾害,赤潮、浒苔绿潮等海洋生物灾害,开展海岸侵蚀机理和治理、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治理等研究。
3.海洋资源评估、规划利用与综合管理研究
陆海统筹和全局视角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资源生态影响评估;大陆自然岸线动态管理政策及关键技术研究;沿海地区围填海、风电、船舶制造、生物医药、渔业养殖等生产力空间分布与组合形式的变化调整对海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利用的影响;围绕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面向海洋各行业、部门、区域、学科应用的综合管理与辅助决策技术研究。
4.智慧海洋建设
海洋大数据信息机理、管理、挖掘、融合、共享、服务与安全等的关键技术研究,支撑“智慧海洋”应用与服务的综合性时空大数据支撑平台研发;立足陆海耦合、人海耦合的海洋过程模型系统研究,江苏实景三维海洋研发。
5.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海洋生物多样性培育、丰富和保护研究,海洋生物医药与生物制品研发等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研究。
6.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海域、海岛、海岸带等区域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技术研究。
7.蓝碳固碳能力、增汇技术及应用研究
滨海湿地和海洋不同环境下多要素固碳能力和固碳参数研究,固碳过程、机理以及生态修复的协同研究,江苏蓝碳监测和核算标准体系研究。生态岛礁、海洋牧场、滨海湿地修复等生态工程固碳增汇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二、申报主体
江苏省域内(含中央驻苏)涉海高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及企业单独或联合申报。其中牵头申报单位为企业的,必须是高新技术企业或者掌握拟申报项目的核心技术(需提供相关证明)的企业。
三、申报条件
申报项目须有一定研究应用基础,要有先进、创新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应科学、可行,具有明确、可考核的研究目标,研究成果应突出服务和支撑海洋强省建设需求。
申报单位财务制度健全,申报项目预算编制合理、规范。单个项目省财政补助资金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重大项目除外),研究周期不超过两年。
省属以上(含中央驻苏)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等每单位限报2项,其他单位限报1项。项目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必须为牵头申报单位人员),首席专家应具有相关海洋领域高级职称,熟悉和掌握申报领域国际或国内前沿的研究状况和方法,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已作为首席专家负责省海洋科技创新项目尚未结题的,不得再次参与申报。
四、申报程序
1.申报单位请注册登录“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科技管理系统”(网址:http://58.240.153.246:9091/jsszrzyt),按要求进行海洋科技创新项目网上申报(项目建议书等材料模板及相关要求见下载中心,申报公文、佐证材料等以PDF格式上传附件),纸质版项目建议书(1份)按A4规格打印并加盖公章(协作单位也要盖章)后报送省自然资源厅。
2. 各设区市、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项目申报的组织工作,对辖区内单位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联合出具申报推荐公文。推荐公文由申报单位通过网上申报系统上传。
省属以上(含中央驻苏)单位直接网上申报(需附申报公文)。
3、申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10日,逾期不再受理。
五、联系方式
省自然资源厅:
科技与对外交流合作处 丁馥虹 电话:025-86590371
财务与资金运用处(审计处)万军 电话:025-86590382
科技管理系统服务 胡岭电话:025-86599906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江苏省财政厅
2023年2月3日
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
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