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1
政策级别:国家级
发文部门: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
当前,数据向大型企业集中,为产业、企业创新发展贡献了诸多成果,但同时带来一些挑战。如何使大型数据企业从海量用户数据中取得“盈余”的同时,能够勇于善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促进和带动社会公共利益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政府需要在保障公平方面,发挥引导调节作用。
推动大型数据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本质上是在数据使用上建立责权利的统一。纠正利大而责小,利益与责任不对称的问题。
大型数据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主要应体现在保障帮扶弱势群体,弥合社会数字鸿,共创协调、绿色、包容的可持续社会价值。这是健全数据要素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的重要方面。
数据要素收入分配有多种形式。首先是面向弱势群体,增强数据要素共享性、普惠性。具体来说,要推进数据要素等通用性资产的有偿共享。在这一过程中,平台的社会责任应体现在降低平台经济参与者经营成本上,例如在会员费、使用费上,对可以确定的弱势群体给予适当减免。也可以突破雇佣制的局限,采取合伙制、合作制等共享经济的方式,实现共享、共创、共赢。
可以将基于数据要素共享性、普惠性的数据生产资料共享称为零次分配,它保障的是结果公平之前的机会公平,可以用不伤害效率的方式促进公平。
其次,是在结果公平方面,在一二三次分配中,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与扶持。比如,可以在一次分配中,对创造性劳动,给予成本(工资)之上的分成;在二次分配中,促进实现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市场竞争和就业市场的“再平衡”;在三次分配中,直接开展帮扶弱势群体,持续提升其数字技能的公益与慈善行动,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经济提供了以市场化方式将外部性加以部分内部化的生态模式,也就是按市场化原则、商业化方式,实现有偿共享生产资料与有偿搭便车。把社会责任与商业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应鼓励这种探索。例如,共享经济按使用效果收费,无效使用不交费,在商业模式允许范围让双创人员搭便车,使这些双创人员在经营失败后,不需要背上债务负担,也不会给银行带来坏帐,这是企业尽社会责任的一种新形式。
【解读】构筑面向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数据跨境流通生态——读《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2022-12-21【解读】“数据二十条”将夯实数据要素作用
2022-12-21【解读】培育流通交易服务生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2022-12-21【解读】建立数据要素流通全流程合规与监管体系,是实现安全高效流通的基本要求
2022-12-20【解读】健全数据基础制度激发公共数据价值
2022-12-20【解读】统筹构建规范高效数据交易场所,促进数据要素充分有序流通
2022-12-21【解读】以分类管理的路径构建数据确权授权的指导规则
2022-12-21【解读】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交易场所,为数据流通保驾护航
2022-12-20【解读】大力培育数据商新业态构建开放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
2022-12-20【解读】数据跨境可信流通政策解读
2022-12-21【解读】完善数据全流程合规治理与监管体系,构筑数据高效安全流通屏障
2022-12-20【解读】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机制激活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内生动力
2022-12-21【解读】分类分场景保护探索数据产权新方案
2022-12-21【解读】创新政府数据治理机制、压实企业数据治理责任
2022-12-21【解读】探索数据产权登记新方式,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要素登记体系
2022-12-21【解读】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答记者问
2022-12-20【解读】畅通数据要素“双循环”完善全球数据“定价链”
2022-12-21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202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