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常州市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2-25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

点赞

收藏

转发

市工信局关于印发《常州市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常工信装备〔2022〕50号

各辖市、区工信(经发)局,常州经开区经发局:

       现将《常州市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2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常州市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服务实施方案(试行)

       “智改数转”诊断是对企业设计、生产、物流等生命周期和设备、单元、车间等系统层级的数字特征开展的全面诊断,有利于帮助企业找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方向,提升产品研发、智能决策、精益制造和运营管理能力。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引导、标杆创建、生态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但也要清楚认识到,我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面临市场响应速度慢、转型升级意识薄、资金筹集渠道窄等问题。为进一步普及智能制造场景应用,满足企业对“智改数转”的迫切需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企业诊断服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苏政办发〔2021〕109号)和《常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常政办发〔2022〕9号)的要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充分发挥诊断服务的引领作用,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加速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打响“智造先锋城市”品牌。

       (二)基本原则

       全市制造业企业“需诊尽诊”,指导企业精准、有效投入。以“诊断免费,政策优惠”为口号,加大企业动员力度,使诊断向各行业、大中小企业全面深入推进。

       1.企业主体,按需供给。遵循自愿原则,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政府公开采购服务,引入专业机构为企业免费提供诊断服务。

       2.标准支撑,政策引领。发挥标准的强支撑作用,以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为等级评估标准,以省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智能车间为建设标准,出台配套政策,激发企业意愿。

       3.应用解耦,项目落地。解耦企业多元化应用需求,加快梳理应用场景和关键共性技术,支持服务商和院校联合攻关。鼓励企业诊断后积极对接本地优质服务商,系统推进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和上云上平台工作。

       (三)主要目标

       发挥诊断服务的引领作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个性化系统解决方案和顶层设计方案,建设更多智能(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智能车间和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应用。2022-2025年,每年为超3000家企业免费诊断。

       二、诊断流程

      (一)诊前准备(1-4月)

       1.征集企业需求。以辖市、区为单位开展企业诊断需求征集,并指定副总及以上高管或信息化、智能制造部门负责人为联系人,市工信局归集诊断企业名单,建立诊断企业档案池,以“一企一档”的方式跟踪管理。

       2.采购诊断服务。面向全国公开采购诊断服务,吸引一批能力突出、经验丰富且有专业特长的诊断机构为企业提供诊断服务。诊断机构由市工信局统一进行诊前培训,并配备工业信息安全专家,辖市、区工信部门严格督导诊断流程和诊断进度。

       3.编制诊断计划。诊断机构按照分配的企业名单,迅速展开研究,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的生产特点,组建一个有丰富经验、对“智改数转”理解深刻的团队实施现场诊断活动,并制定完善、合理、规范、详细的诊断计划。

       4.提交保密承诺书。诊断机构应维护企业信息、数据、文件和记录的保密性与安全性,签订保密承诺书。

       (二)诊断服务(4-10月)

       1.召开诊断服务启动会。市工信局召开全市“智改数转”诊断服务启动会,就全市“智改数转”诊断服务流程和“智改数转”诊断平台操作方法进行介绍。辖市、区自行召开诊断企业与诊断机构对接会,诊断机构介绍自身情况、诊断计划以及需要企业配合的事项。

       2.开展现场诊断。诊断机构应深入企业制造现场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企业对“智改数转”的意见和需求,全方位掌握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尤其是场景融合、系统集成和设备协同情况,协助企业完成成熟度自评估。找出企业智能制造短板,对标智能(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智能车间建设标准,客观分析现有水平与行业先进水平差距。

       3.提供咨询服务。围绕企业具体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的短板弱项,基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工作母机等智能制造设备运用情况和全业务链数据的实时采集、贯通、上云等情况,结合智能(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车间建设标准及企业诉求,以技术交流、现场指导、方案汇报等形式提供细致、精准、务实的咨询服务,切实做好释疑解惑工作。

       4.组织人员培训。要以人为核心,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针对企业智能制造人才匮乏、精益生产理念淡薄、对智能化改造投入产出不清晰等问题,诊断机构要为企业提供符合企业特征的“智改数转”专题培训,深入浅出普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知识,敏捷制造、柔性生产、数字孪生等新概念和智能化设计、大规模定制、智能运维服务等新模式,让“智改数转”理念深入人心,提升企业对“智改数转”的认知水平和人才保障水平。

       5.形成诊断报告。结合前期评估情况和企业需求,整合企业设备、系统、人员等资源,围绕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中的堵点卡点,形成剖析准确、条理清晰、指引明确、客观真实的诊断报告,为企业编制智能化改造顶层设计方案提供有力支撑。诊断报告具体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能力短板分析、系统解决/顶层设计/项目改造方案、服务商推荐方案五个部分,报告中应注明该企业可对标的同行业国内标杆。

       (三)诊后总结(11-12月)

       1.验收诊断服务。诊断服务由市工信局负责验收并出具项目验收报告,验收范围包括诊断服务实施计划完成情况、诊断报告、企业满意度评级。

       2.落地智能化项目。对完成“智改数转”诊断且有意愿投入的企业,辖市、区工信部门要做好保障工作,主动牵线搭桥,以供需对接会、服务商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全力促成企业与“智改数转”服务商的合作,以诊断报告为基础落地智能化技改项目,支持服务商与高校组成联合体为企业提供工艺提升、管理优化、场景建设服务。

       3.召开诊断服务总结会。市工信局就诊断服务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投入、企业上云上平台、标识解析以及标杆示范创建情况进行总结,各辖市、区分别汇报“智改数转”诊断年度实施情况。

       三、诊断要求

       (一)建立考勤制度,诊断机构每次服务后要将诊断服务图片及文字材料上传至“智改数转”诊断平台,并定期向辖市、区工信部门汇报诊断进度。

       (二)诊断组成员严格按照服务实施计划进行,不得因为职责和时间交叉影响项目的完成进度,成员数量应不少于5人。智能(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诊断组,由具有机械或电子信息类高级专业职称的专家担任组长,高级职称专家进场诊断不少于4次,中级职称专家不少于3人且必须到场。智能车间诊断组由具有机械或电子信息类中级专业职称及以上的专家担任组长,中级职称专家每次赴现场诊断不少于1人,数字化应用诊断由普通专家担任组长。

       (三)诊断机构赴企业生产现场进行诊断服务应满足一定频次,单次诊断时间不少于3小时。智能(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应不少于8次,智能车间不少于3次,数字化应用诊断不少于1次。

       (四)诊断机构应面向企业提供2次“智改数转”相关主题培训,每次不低于2小时。

       (五)诊断机构应向被诊断企业领导提供不少于2次的情况汇报。智能(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诊断服务,第一次汇报内容为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解读和省智能(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短板,第二次为诊断报告详解;智能工厂诊断服务,第一次汇报内容为智能车间建设短板,第二次为诊断报告详解。数字化应用诊断服务不作要求。

       (六)智能(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诊断报告应不少于2万字,智能车间诊断报告不少于1.5万字,规划顶层设计部分均不少于3000字。数字化应用诊断需提供应用云产品证明。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建立市、辖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机制,确定牵头部门与负责人。各辖市(区)、乡镇(街道)要充分认识“智改数转”诊断工作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统筹协调企业对接、服务供给、过程监督、智能化改造等工作,分业分类指导。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场景应用研究。各部门要加强协同合作,各主体要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力争诊断目标如期实现。

       (二)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出台配套政策,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社会投入机制,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手段,支持经过诊断实施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对新投入超千万的智能化装备及工业软件给予补贴,推出“智改数转”专项贷款,对获得专项贷款的企业予以贴息奖励,缓解企业“智改数转”过程中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难题。

       (三)严格各方责任落实。各辖市、区要根据工作目标,强化时间节点,制定工作计划,建立诊断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跟踪档案,加强考核监督,不得违规增加企业负担。诊断机构应围绕企业需求和现实短板客观评价,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诊断服务,不得以诊断之名进行商业售卖活动,不得将项目转包第三方。

       (四)强化浓厚氛围营造。加强对“智改数转”诊断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常州日报、常州电视台持续宣传报道工作进展和成效,复制推广有效举措和成功经验。持续推出“智改数转”在身边和“智改数转”进行业宣传视频,推动更多优秀典型案例走向荧幕。支持行业协会和联盟召开各类政策宣贯会和主题培训会,开展政策解读、技术交流工作。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试行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