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扬州市知识产权局)
政策主题:营商环境
扬市监〔2023〕11号
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科技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局机关各处室(局、中心)、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现将《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执行。
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3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确保《2023年扬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扬发〔2023〕2号)落地落细落实,切实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好、发展好贡献市场监管力量。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暨作风建设大会精神,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助力扬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二、工作目标
市市场监管局将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需求,着力提升企业获得感。深入对标对表、查摆问题、拾遗补缺,为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确保全省营商环境考核评价走在前列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三、工作任务
(一)深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
1.加强知识产权创造。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我市知识产权创造,推进专利预审和专利优先审查工作,力争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14000件,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数达940家,高维持发明专利量(10年以上)达1800件。以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关键技术专利布局项目。对完成项目任务的承担单位按照相关政策给予经费扶持。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质量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全年新增贯标备案企业200家。新增2件地理标志商标。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知识产权提档升级行动。(责任处室:知识产权发展处)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积极开展铁拳行动,在涉及民生领域中假冒知名品牌及“傍名人”、“搭便车”行为重拳出击,毫不姑息,要查办有影响力的重大典型案件。常态化推进市、县两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联合执法。公布2023年度全市高知名度商标和专利重点企业保护名录,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仲裁确认,实现行政保护与司法、仲裁保护有机衔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协调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责任处室:知识产权保护处、执法监督局、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3.加强知识产权服务。立足助企纾困、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和银行机构的合作,通过政策宣传、银企对接、贴息补助、督查考核等方式,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专利权、商标权或混合质押贷款,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加强与市财政的沟通,选取部分高校院所、产业园区探索实施市级专利转化计划项目,推动高校、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平台)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扬州大学等高校院所争创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落实《江苏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加强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监管,严厉打击代理商标恶意注册、非正常专利申请和无资质专利代理等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处室:知识产权服务处、执法监督局)
(二)全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4.推行注销便利化改革。与相关部门会商,牵头制订《企业注销办事指引》。与市行政审批局共同指导各县(市、区)、功能区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开展企业“1+N”注销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改革,优化注销流程,减少申请材料,推动实现“1”张营业执照和“N”张许可证注销一窗受理、一网申请。推动企业注销网上登记软件的使用,与各有关部门信息共享、同步审批,企业一网获知办理流程、进度和结果,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企业注销“套餐式”服务体系。协助行政审批局探索歇业市场主体“一件事”联办工作机制。(责任处室:注册指导处)
5.便利企业开办和档案查询。推广企业开办新全链通软件的使用,申请人自由选择全链、分链、单链办理方式,全部事项办理时间不超过8小时,免费办理公章、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银行开户。协助市行政审批局加强企业开办免费帮办队伍建设,对帮代办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协助市行政审批局推进电子档案在线查询工作。(责任处室:注册指导处)
6.提升登记规范化水平。严格落实市场主体登记规范,对全市登记注册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强业务指导。统一全市市场主体登记材料标准、审查标准。在全面实施“一照多址”改革的基础上,试点推进跨县(市、区)“一照多址”。进一步完善住所软件,获取各部门数据,完善市场主体住所负面清单。继续推进市场主体住所标准化登记工作。推广网上变更登记软件,推进企业登记信息变更网上办理。(责任处室:注册指导处)
7.探索企业办事“一照通办”。协助市政务办推进企业办事“一照通办”,通过政府部门内部数据共享等方式归集和核验企业基本信息,探索实现企业仅凭营业执照即可办理部分高频审批服务事项,无需提交政府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可以获取的其他材料,拓展电子营业执照使用场景。(责任处室:注册指导处)
8.推广电子印章应用。协助市政务办推广应用政务办开发的企业电子印章,增加应用场景。(责任处室:注册指导处)
9.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广应用公平竞争审查大数据监测评估系统,实行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审查全覆盖。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公平竞争后评估制度,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及时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规范以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的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程序,建立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衔接机制,积极推进重大政策措施会审机制,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协查和第三方评估。(责任处室:双反处)
(三)全力打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
10.构建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打造有“温度”的市场监管。各类监管事项工作重点向事前转移,早研判、早预警,突破事前、跟踪事中、强化事后,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效能,让市场监管有“温度”。(责任处室:办公室牵头,有监管职能的各业务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加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保持行政执法的力度,对照省局要求的案件数,确定各县(市、区)的指标。加强执法人员培训,组织行政执法法律法规培训。做好重大典型案件的研究,力争办成1-2件重大典型案件。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通过案卷评查,推动各县市区的交流,提升案件办理质量,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责任处室:执法监督局)
12.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拓展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推动信用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度融合,推动各业务条线熟练掌握信用监管工具,分类分领域制定完善信用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靶向性,实现企业通用信用管理和重点领域信用监管更好结合。深化跨部门联合监管,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将各部门检查频次高、对企业干扰大且适合合并的检查事项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开展“内部综合+外部联合”双随机检查,推动系统内处(科)室联动,对同一市场主体涉及多项抽查任务的进行综合监管。推动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全覆盖,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确保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探索实施跨区域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有效解决地域保护、人情执法等问题,形成“信息共享、资源公用、协调配合”的协同监管机制。(责任处室:信用局、双反处、价监处、网监处、广告处、市场处、质量监管处、食品生产处、餐饮处、食品流通处、特化处、食药抽检处、药械处、特设处、计量处、标准化处、认证处、认可处、知识产权保护处、知识产权服务处)
13.加强各类监管衔接配合。制定《2023年度扬州市市级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提高市场监管部门随机抽查事项覆盖率。制定市级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明确联合抽查操作流程,将各部门检查频次高、对企业干扰大且适合合并的检查事项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强化督查指导,常态化推动各部门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责任处室:信用局)
14.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对新能源储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行业,数字经济电子产业新领域等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措施。以行政指导、行政劝导、约谈规范为先导,提出违法风险预警提醒告知单,首违不罚,促进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强对物联网服务、跨境电商、直播带货销售形式的监管等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律适用意见,统一执法尺度与裁量标准。制定对广告监管、价格监管、计量监管等领域的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减轻处罚清单,依法扩大减轻处罚清单适用领域范围。完善《扬州市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实施强制措施意见》,强化适用类型指南性意见编制。充实完善《扬州市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处罚减轻免罚清单》,由1.0版升级到2.0版。研究准予处罚相对人适用分期或延期缴纳罚款的具体意见,明确适用条件,完善审核决定程序,避免因为罚款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责任处室:法规处)
15.强化信用监管。加大信用培育力度。结合年报、双随机抽查等工作,普及信用监管的规范要求。推行事前失信警示提醒,对信用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进行警示提醒,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提升信用服务效能,全面落实符合条件的信用修复申请“立即办理”、受疫情影响的失联企业“暂缓列异”、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步送达”等措施,建立公示信息抽查容错机制,推行信用修复全程电子化,进一步提高修复便利度,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深化信息归集共享,依托市场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全量归集市场主体登记许可、质量标准、检查处罚和歇业退出等全生命周期信息,提高信用信息质量,夯实信息应用基础。大力推进跨部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构建共建共享共用的信用信息应用机制,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场景。通过部门合作、“政银合作”等形式,加强与税务、人民银行、地方金融监管等部门对接,提供反映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信用信息,为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享受退税减费和金融扶持等政策提供支撑。(责任处室:信用局、双反处、价监处、网监处、广告处、市场处、质量监管处、食品生产处、餐饮处、食品流通处、特化处、食药抽检处、药械处、特设处、计量处、标准化处、认证处、认可处、知识产权保护处、知识产权服务处)
16.探索触发式监管。将扬州市“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的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海工装备和高科技船舶、航空等3个集群的企业纳入触发式监管企业名录库,实施触发式监管、非现场监管。无事不扰,以企业全面自治为主,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原则上不列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因必查,有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专项检查、案件线索转办交办等情形的,采取书面检查、网络监测等非现场检查措施,非必要不实行现场检查;触线严管,聚焦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监管领域,根据行业特征,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等违法行为设为“监管红线”,企业一旦触碰红线,实施严格检查、严格监管。(责任处室:信用局、质量监管处、特设处、知识产权保护处、指挥中心)
17.推进重点领域广告监管。综合运用约谈、提示、培训、签订承诺书等方式引导广告市场主体规范经营。围绕重要节庆、重大活动、重要历史事件等开展专项监测,强化应急处置,严厉打击涉及导向问题、政治敏感性问题或者社会影响大的广告。关注民生,加大对教育培训、金融、医疗、房地产、“三品一械”等重点领域广告监测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广告市场环境。(责任处室:广告处)
18.提升特种设备智慧监管水平。实现特种设备安装告知,申请使用登记、检验检测,下载使用登记证书、检验检测报告,上传安全责任承诺、隐患整改结果等政务业务全过程线上办理,方便特种设备安装、使用单位。(责任处室:特设处)
19.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回头看”检查。重点对不动产登记、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城镇垃圾处理费等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开展“回头看”检查,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有效推动各项降费减负政策落地见效。(责任处室:价监处)
(四)优化政务服务、助推经济发展
20.加强营商环境宣传,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制订印发《2023年度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宣传工作要点》。充分运用网站、公众号等自有媒体,及报纸、(公交)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载体,以一图读懂、H5、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发布、解读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宣传各业务处室以及各县(市、区)、功能区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具体工作举措、取得的工作成效、典型案例、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等,并及时将最新资讯、动态发布至扬州市亲清政商关系群,扩大市场监管工作影响力。
畅通政企沟通途径,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等方式,及时解决企业诉求。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开展精准指导,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对市场主体发展的动态监测和深层分析。(责任处室:应宣处,各业务处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21.提升窗口政务服务能力。按市政务办、省局的统一部署要求,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持续推动涉企审批精简环节、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进一步便利群众办事。加强前后衔接和内部协调,高效做好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各类事项的咨询、受理等工作。及时更新政务服务办事指南。(责任处室:营商环境处)
22.加强电商企业引导。深化平台贯标工程,将省局《电子商务平台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的要求向大型电商企业延伸,指导电商企业在主体准入、商品准入、信息、信用、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有针对性建立管理制度,构建良好平台生态。(责任处室:网监处)
23.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方法和工具。加大“苏质贷”认证融资服务推广力度,为企业强化质量管理注入信贷资金支持。(责任处室:认证处)
24.推动机动车检测两站合一。推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和排放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整合,实现新建机动车检验机构安全技术检验和排放检验“两站合一”,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责任处室:认可处)
25.支持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建设,落实各项标准化政策扶持措施,推动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责任处室:标准化处)
26.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指导支持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江苏精品、质量信用评价,组织开展质量现场诊断活动,扩大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窗口覆盖面,加大质量培训力度,继续开展首席质量官免费培训,优化服务效能。(责任处室:质量发展处)
27.提升计量服务发展效能。全面落实计量纾企解难政策措施,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服务150家以上先进制造企业。开展诚信计量示范行动,在高邮、仪征等地推进“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县(市、区)”建设。新建、升级20项以上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重点民生领域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立计量管家工作站,培育扬州计量管家“畅连”服务品牌,开展企业校检情况分析、器具性能分析等计量测试一体化服务。(责任处室:计量处)
28.优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机制。监督抽查向流通环节和网络商品倾斜,定期发布监督抽检结果并通报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结合重点工业产品企业质量技术帮扶行动,开展原料、半成品的风险监测,找准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提升全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责任处室:质量监管处)
29.鼓励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充分考虑城市需求和发展空间,加强农贸市场统一规划,避免出现商业过剩和同质化竞争。鼓励企业通过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进行整合,支持政府平台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股权投资,积极参与农贸市场提档升级。(责任处室:市场处)
(五)推进创新试点改革
30.开展“一照多址”改革。巩固住所制度改革成果,允许在营业执照上加载新设立住所(经营场所)的地址,免于分支机构登记,实现“一张营业执照、多个经营地址”。并推广使用省局网上登记软件“一照多址”模块。探索开展企业跨县(市、区)“一照多址”。推动相关部门事后核查和监管。(责任处室:注册指导处)
31.拓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业务范围。将员工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等环节纳入“一网通办”平台,实现申请人一次身份认证后即可“一网通办”企业开办全部服务事项,并在设立登记完成后可随时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办理任一企业开办服务事项。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发票、电子签章同步发放及应用,方便企业网上办事。(责任处室:注册指导处)
32.推行企业年度报告“多报合一”改革。建立“多报合一”数据共享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将企业年报中自主选择“多报合一”信息于2个工作日内共享至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将选择“多报合一”方式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资产状况信息于2个工作日内共享至市场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在公示系统将相关信息代入企业年报中。
健全“多报合一”数据校正机制。加强对“多报合一”中数据的校对修正,对共享过程中出现的数据错误,市场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要畅通咨询服务渠道,及时回应企业疑问,对企业反映的信息数据异议要主动核对修正,确保企业及时、准确、高效地完成企业年报公示工作。
建立“多报合一”安全传输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在数据存储、传递、加工过程中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信息网络安全和保密管理的相关规定,保障系统和数据安全。
完善“多报合一”协同监管机制。对企业“多报合一”信息实施后续监管,开展企业“多报合一”事项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依法查处企业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探索拓展企业信息数据资源共享范围,为市场监管部门、税务部门加强日常监管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责任处室:信用局)
33.探索建立市场主体除名制度。
确定除名范围。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满两年,且近两年未申报纳税的市场主体,商事登记机关可对其作出除名决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除名对象,真正把名存实亡的“失联”和“僵尸”市场主体清理出来、淘汰出去。同时规范除名流程,确定部门职责分工,具体工作中突出提示发布、审核审批、告知、决定等环节,确保除名工作依法规范、高效推进。进一步明确除名后果。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约束机制,依法限制被除名市场主体从事与清算和注销无关的活动。同时,将被除名市场主体标记为“除名”状态,以社会信用统一代码代替其名称,并依法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畅通救济途径,建立除名修复机制。被除名的市场主体依法移出所涉经营异常名录,或者经营异常状态、恢复纳税申报的,可申请撤销除名决定,恢复原信息公示状态。市场主体对除名决定有异议,可以自除名决定送达之日起六十日内申请行政复议,六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责任处室:信用局)
34.在部分重点领域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机制。
推动风险评估和监测专项提升行动,对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食源性疾病、食品相关产品等进行风险监测,加强地方特色食品、高风险食品和高风险项目专项监测。综合运用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检查、执法检查、飞行检查、体系检查等各种监督检查方式以及监督抽查考核方式完善食品安全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工作。深入贯彻总局60号令要求,实施“黑名单”制度,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对有关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实施惩戒措施,倒逼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药品医疗器械信息化系统二期建设,与市审批局进行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对接。(责任处室:食品协调处、药械处、食品生产处、食品流通处、餐饮处、特化处、食药抽检处)
35.推行企业办事“一照通办”。协助市政办通过政府部门内部数据共享等方式归集或核验企业基本信息,探索实行企业仅凭营业执照即可办理部分高频审批服务事项,无需提交政府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可以获取的其他材料。(责任处室:注册指导处)
36.畅通知识产权领域信息交换渠道。建立商标恶意注册和非正常专利申请的快速处置联动机制。组织各地对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商标恶意注册行为进行核查整改。(责任处室:知识产权发展处)
(六)行动方案的落实保障
37.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常态化跟进督查机制,定期通报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短板弱项,研究改进措施,推动问题解决。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推进情况纳入市局综合考核中,建立健全工作评价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责任处室:办公室)
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2020-12-09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2019-10-23